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历史

历史

崇祯皇帝死后,为什么还能埋入十三陵,而溥仪死后却不能入皇陵?

发布时间:2022-06-24历史 风吹草语
崇祯皇帝死后,为什么还能埋入十三陵,而溥仪死后却不能入皇陵?

同样都是亡国之君,崇祯死后,被他自己都想不到的人以皇帝之礼安葬,而溥仪,亡国之后又到处蹭皇帝待遇,后来也只能火葬,连清西陵都回不去。其中的缘由,不禁让人唏嘘。

1644年3月18日,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来到煤山,留下一封血书,大呼“诸臣无我”,自缢身亡。贵为皇帝,死之前身边只有一个太监;作为亡国之君,死之后,为什么还能埋入十三陵呢?

从1627年登上皇位,到1644年兵败自缢,短短17年的时间,崇祯皇帝勤勤恳恳,励精图治,企图挽救大厦将倾的大明王朝。

据史书记载,二十多岁时,崇祯皇帝已经长出了许多白发,并且眼角有了深深的鱼尾纹,一副年轻人不该有的老态龙钟。

尽管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但奈何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明朝的问题已经是积重难返,仅凭他一个人,真的是无力回天了。

崇祯皇帝之死。

1644年春节刚过,北边的满清军队,大兵压境,南边的大顺军队,步步紧逼,夹缝中求生存的大明王朝,岌岌可危。

但崇祯皇帝可以不死的,大臣们都劝他南逃,建立南明王朝(明朝在南京仿照北京的编制体制,也设有一套政府班子),就连周皇后,也劝他去南京,以期卷土重来。

但倔强的崇祯皇帝怎么可能轻易放弃祖宗打下的千秋基业?想到历史上数次北京之围均被化解,此时的他,还是满怀着信心和希望!

1644年3月16日,听到大顺军队达到昌平的消息后,崇祯皇帝连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但朝堂上鸦雀无声。

突然,不知道是谁,率先大哭了起来,接着,满朝堂没有人说话,所有大臣都跟着痛哭起来!

崇祯皇帝怒了:这还是国家的栋梁吗?朕的于谦哪里去了!

不久,昌平城破,朝堂之上又是一片哭声,明朝的结局,崇祯皇帝的结局,仿佛已经注定。

3月17日,北京城被围,负责守卫的明朝军队,犹如惊弓之鸟,完全没有了军人的血性和战斗的意志。

对大臣们失望透顶的崇祯皇帝,也不再召集群臣开会,一个人绕着皇宫走走停停,偶尔打骂,偶尔痛哭。

3月18日,刚吃过晚饭,有太监跑过来禀报:陛下,守城提督李国祯带着守城官兵逃散了,现在敌军已经攻破内城!

正当崇祯皇帝想再多了解一点情况时,这名太监丢下一句“皇上您也赶紧逃跑吧!”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崇祯皇帝带着太监王承恩第一次来到煤山,看着紫禁城内火光冲天,听着朝堂内外炮声隆隆,悲从中来的崇祯皇帝失声痛哭。

良久,在王承恩地搀扶下,崇祯皇帝来到了乾清宫,此时的,已经抱定了誓与北京城共存亡的决心,开始安排后事。

他本来是打算让成国公朱纯臣辅佐东宫太子,光复大明江山的,可当太监拿着他的圣旨跑到内阁时,发现内阁早已人去楼空!

想到列祖列宗的千秋基业,就要毁在自己手上,崇祯皇帝再一次失声痛哭。忽然,崇祯皇帝停止了哭声:我要为大明保留火种!

把周皇后和袁贵妃叫了过来,又把太子、定王、永王叫了过来,当看到几个年幼的儿子还是锦绸罗缎时,崇祯皇帝慌忙让太监给他们换上粗布衣服,并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

“大明社稷就要完结了,这实在是父皇的罪责和过失,但朕已经尽力了。皇儿们今天还是皇子,明日就是百姓了,在战乱离别的时候,千万要记得隐姓埋名,不要出头露面,见到年纪大的人要称呼他们长辈老翁,见到年纪轻轻的要喊他们伯伯叔叔。万一保全了性命,一定要给父母报仇雪恨呀!千万不要把父皇今天的告诫给忘掉了。”

真可谓是声声泪,字字血!

交待完几个儿子,便让太监把他们领走了,交给了他们各自的外祖父,也算为自己留下一点血脉。

托孤的事情完成后,便是自己的一众嫔妃了,想到历史上亡国后,后宫女子所受到的凌辱,崇祯皇帝悲从中来,他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在自己后宫发生。

崇祯皇帝对周皇后说:如今大势已去,你贵为皇后国母,理性自尽!

周皇后哭着说:臣妾侍奉陛下18年,今日能为国殒身,也算死而无憾了!

说罢,周皇后跑回坤宁宫,自尽身亡。

接着,崇祯皇帝又将白绫赐给袁贵妃和一众嫔妃:皇宫马上就要被攻破了,你们一定不能落入敌手,要守好贞节,方能对得起列祖列宗!

说罢,摆摆手:自尽去吧!

安排完后宫,崇祯皇帝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两个公主,他手提长剑,来到宁寿宫,不顾长平公主的苦苦哀求,手起剑落,长平公主举臂去挡,右臂被砍断,昏倒在地。

接着,崇祯皇帝又来到小女儿昭仁公主的住处,面对年仅6岁的女儿,崇祯皇帝已经杀红了眼,直接一剑刺中昭仁胸膛,根本没有给她挣扎的机会。

刚结束自己女儿的生命,有太监来报:刚才有王贤妃、郑裕妃等五人准备出逃,已经被擒。

看到自己的嫔妃如此没有气节,如此不争气,崇祯皇帝没有丝毫手软,让太监把她们带过来,一个一个全部杀死了。

处理完后宫,崇祯皇帝换上便装,手执三眼枪,带着数十名太监,打算从正阳门突围出去,可正阳门守军死活不开门。

大家又奔朝阳门而去,打算从成国公朱纯臣这里出去,没想到的是,朱纯臣为了自己的安全,居然闭门不纳。

来回折腾了一夜,崇祯皇帝也没有能够逃出北京城。无奈之下,他带着太监王承恩再一次来到了煤山山顶。

看着满城的大顺军队,看着自己空落落的身边,想想昔日的辉煌,崇祯皇帝悲从中来,他知道,自己结束的时刻到了。

他让王承恩给他找了一支笔,在自己袍服上写道: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写完,自缢身亡!

其实,崇祯皇帝完全可以不死的。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曾经派人秘密地和崇祯皇帝谈判,想和大明分疆而治,大顺占据西北,同时由大明解决大顺军队的粮草和军饷,大顺统治下去无需向明朝廷缴纳赋税,也无需听从明朝廷的任何人事和军事调令,作为交换条件,则是大顺军立即出兵替明朝廷对付辽东的满清。

这种丧权辱国,分裂国家的条件,一身民族气节的崇祯皇帝怎么可能答应?哪怕身死国灭,也不能做对不起祖宗的事儿!

鉴于崇祯皇帝的气节,加上明朝降臣李国祯的求情,李自成才决定厚葬崇祯皇帝。

但厚葬是需要钱的!活着的时候,崇祯不舍得花一分钱,没有为自己打造陵墓,突然国破身亡,发现居然无葬身之地!

后来,大家决定把崇祯皇帝和周皇后一起,与田贵妃合葬。田贵妃在崇祯15年的时候因病去世,崇祯皇帝为她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陵墓,崇祯死亡时,陵墓还没有建造完成。

但李自成又不愿意出钱,还是明朝遗老,一起募捐了200多两白银,崇祯皇帝才得以下葬。

后来,等到满清入主中原后,为收买人心,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为清廷效力,又在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下令将这座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并改葬崇祯帝后,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

等到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思陵改葬才终于完成,共计花费为3000两白银。

崇祯皇帝至死都是皇帝,又赢得了对手的尊重,葬在十三陵,无可厚非。但溥仪不一样,他是不可能葬在清西陵的。

生于1906年的溥仪,1908年继位时还是两岁的孩童,就是1912年退位时,也不过6岁而已,完全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尽管1917年张勋复辟时,溥仪又当了11天皇帝,但这时他也不过11岁,说他是一个皇帝,有点名不副实。

这还不是他不能葬入清西陵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他在东北的所作所为。

1925年,被从皇宫里赶出来以后,溥仪辗转来到了天津,尽管受到了各国领事的尊重,甚至大家还叫他皇帝,但他心里也清楚,要想依靠这些人复国,简直是痴心妄想。

正在溥仪筹划着如何复国的时候,日本人来了,承诺帮助溥仪在东北建国,让他在东北做皇帝。

溥仪仿佛正打瞌睡的人突然有了枕头,便高高兴兴地跟着日本人来到了东北,准备励精图治,大干一场。

可到了东北才知道,自己完全就是日本人的傀儡,帮助日本人统治东北的工具,什么决策权利都没有,甚至一切行动都在监视之下。

从1932年到1945年,溥仪帮着日本人统治了东北长达14年之久,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让我们看不到一点民族气节。

解放后,溥仪被从苏联引渡回国,接受了将近10年的劳动改造,后来获得特赦,甚至还成为了国家政协委员。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为尿毒症在北京逝世,此时,距离清朝灭亡,已经过去了将近60年,能站出来为溥仪说话,让他葬入清西陵的,早就没人了!

其实葬在哪里,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而死!

虽然崇祯皇帝也是亡国之君,但他不单单是为了朱家江山,更是为了黎民百姓,这,从他的遗书中可见一斑。

并且,崇祯皇帝很有骨气,他不会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了自己能够享乐,而去分裂疆土,更不会去做出丧权辱国的事情来。

所以,他能够赢得朝臣的尊重,赢得对手的尊重,葬入十三陵,也就顺理成章。

而溥仪不一样,他完全是为了自己的享乐,清朝灭亡后,他能够待在宫中,靠着军阀的供养,继续在宫中享受生活。

待到被军阀赶出来以后,他还想着享受,想着自己的皇帝待遇,以至于不分敌我,落入了日本人为他设下的圈套。

一个置国家民族于不顾的人,国家能够养他老,已经是恩赐了,怎么可能以帝王之礼葬之?

君王也好,百姓也罢,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做事首先要考虑到国家,考虑到民族,考虑到他人,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走到什么地步,都会赢得大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