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历史

历史

为什么1939年的苏芬战争如此激烈?

发布时间:2022-10-30历史 公图趣
为什么1939年的苏芬战争如此激烈?

1939年,苏联政府在芬兰边境进行挑衅,指责芬兰人并开始发动入侵。在战争开始时,苏联政府和人民相信芬兰将在苏军猛攻下几天内沦陷。伏罗希洛夫向斯大林吹嘘,他将在六天内占领芬兰。

许多人认为,“冬季战役”开始的原因是在芬兰人拒绝将卡累利阿地峡、雷巴奇岛、安科港和芬兰湾岛屿改为不适合经济活动的领土(莫斯科提出的交换条件)之后,苏联希望由此确保列宁格勒的安全。

如果不是因为苏联和德国早些时候签署的秘密协议(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附加议定书),这个理论听起来会非常合理,协议认为芬兰是“苏联势力范围”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斯大林很可能希望将芬兰纳入苏联(历史学家维克多·苏沃洛夫有同样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胜利充满信心。以下是当时报纸所登的内容:

...英勇的红军战士,配备最新的狙击步枪,出色的自动轻机枪......苏联军队...一支强大的军队,拥有先进的技术,而一支腐败的芬兰政府军队,资本家迫使他们剑拔弩张。坦率地说,他们的武器很旧,很破。没有足够的弹药...《列宁格勒真理报》

或者另一个:

我们正在等待政府的号召,以消灭芬兰的挑衅者并确保我们边界的安全。来自第 183 工厂的斯塔汉诺维茨·克拉夫琴科。

总的来说,当时苏联人的情绪是好斗的。事实上,到1940年底,已经有58个步枪师的坦克、飞机和大炮被投给一个人口约为350万的国家。结果呢?苏联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126875人,芬兰军队损失了25904人。

苏联各方不得不出来辩解。随即,苏联提出了一个关于“坚不可摧的曼纳海姆防线”的说法。据称,这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无论是坦克还是步兵都无法逾越。这就是为什么芬兰人能够坚持了这么长时间的原因。

如今的曼纳海姆防线遗迹

根据沃罗诺夫(后来的空军元帅)的报告,弹药消耗:230 枚超重型炮弹落在曼纳海姆防线的一个碉堡上,并击穿了它 。来自2019年11月30日《自由电台》发表的'让芬兰跪下!'一文。

但曼纳海姆防线到底是什么样情景的呢?

...曼纳海姆防线远非欧洲防御工事的最佳典范。绝大多数...芬兰人的防御工事只有一层...除了著名的花岗岩巨石外,芬兰人还使用了专为过时坦克设计的低质量混凝土......事实证明,这对苏联新技术的大炮束手无措。曼纳海姆防线主要由野战防御工事组成。- 历史学家阿列克谢·伊萨耶夫

历史学家马宁认为,芬兰人用资源只建造了101个掩体,而且用的混凝土比建造赫尔辛基歌剧院还少。基本上,防御工事是用泥土建造的。

甚至阿纳斯塔斯·米高扬后来也承认,斯大林发明了一条“坚不可摧的防线”来为苏军失败的辩护,并为此制作了一部电影。

如果不是由于曼纳海姆防线,那又会怎样?这一切都与策略有关。苏联的战争机器在“旧原则”的指导下极其笨拙。它慢慢地向内陆推进,陷入了大雪和恶劣天气条件的泥潭。在指挥人员的训练和部队的供应方面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芬兰的滑雪者机动部队则行动迅速,非常有组织。这种机动小组的战术非常简单——从森林中突然出现,耗尽敌人并再次消失在森林中。苏军在一个半月内都无法通过卡累利阿地峡,斯大林甚至紧急镇压了部队的老指挥官,并任命谢苗·季莫申科将军代替他。

为了突破“坚不可摧的防线”(正如上面所说的,它并不是那么坚不可摧),斯大林竭尽全力,这条防线终于被突破了,但它并没有带来胜利。芬兰军队仍然在全面运作,直到斯大林接受了芬兰的和平提议。事实上,芬兰输了。1940 年 3 月 12 日晚上,苏联和芬兰缔结了和平条约。

如上所述,一方面,芬兰似乎输了。另一方面,它却捍卫了自己的独立性,而不是成为“苏联内部的共和国”之一。

苏联也表现出了它的弱点。它的庞大军队对芬兰较小的机动部队极其无效。

“在芬兰,俄罗斯人根本没有前进。看来红军其实并不是所向无敌。“戈培尔的日记,写于于 1940 年 1 月 5 日。

苏军在“冬季战役”中的多次失败,给它带来了严重的声誉损失。海因茨·洛伦茨写道:“坦率地说,苏联士兵很有趣。”(不知道红军占领柏林时,他也是这么想的吗?)

许多人认为,斯大林在苏军中发动“清洗”,正是因为“冬季战役”的失败。而这次“清洗”后来却帮助苏联击败了德国。这是一种偏执的说法,军队中的镇压发生在 1937-1938 年,而与芬兰的战争始于 1939 年。

苏芬战争和卫国战争初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个人对国家和军队的管理不善。根据精神病学家弗拉基米尔·别赫捷列夫的说法,斯大林患有多种精神障碍(诊断是在斯大林有生之年做出的)。特别是,包括他被诊断为“被迫害妄想”和“偏执”。

苏联的支持者喜欢指责斯大林的下属无能,但这些无能的官员却是他任命的。苏联人民凭借他们的英勇壮举,最终击败了德国。尽管有斯大林,但这还是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