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历史

历史

乾隆去世不过15天,嘉庆为什么就着急杀掉和珅?真实原因来了

发布时间:2022-10-30历史 老施瘦不了
乾隆去世不过15天,嘉庆为什么就着急杀掉和珅?真实原因来了

1799年2月7日,当了63年零4个月皇帝的乾隆终于闭上双眼,驾崩归天,嘉庆皇帝终于得以继承大统掌握大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1799年2月22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乾隆皇帝跟前的红人,有“二皇帝”之称的和珅和大人,得了嘉庆皇帝御赐的三尺白绫,在家中上吊自尽,家产尽数罚没,抄得银两、田产、商铺等物,价值白银八亿两,民间有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此时距离乾隆驾崩不过15天的时间,乾隆尸骨未寒,嘉庆皇帝为何如此着急要杀掉和珅?

影视剧中的和珅

我们先看看嘉庆皇帝颁布的和珅二十大罪

(1)“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

(2)“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

(3)“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其大罪三。”

(4)“并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

(5)“自剿办教匪以来,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各路军营递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瞒,以至军务日久未竣,其大罪五。”

(6)“皇考圣躬不豫时,和珅毫无忧戚,每进见后,出向外廷人员叙说,谈笑如常,其大罪六。”

(7)“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画,闲有未眞之处,和珅胆敢称不如撕去,另行拟旨,其大罪七。”

(8)“前奉皇考谕旨,令伊管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理户部题奏报销事件,伊竟将户部事务一手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其大罪八。”

(9)“上年十二月,奎舒奏报循化、贵德二厅,贼番聚众千余,抢夺达赖喇嘛商人牛只,杀伤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将原奏驳回,隐匿不办,全不以边务为事,其大罪九。”

(10)“皇考升遐后,朕谕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不遵谕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京,全不顾国家抚绥外藩之意,其居心实不可问,其大罪十。”

(11)“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迈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卿李光云,皆曾在伊家教读,并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其大罪十一。”

(12)“军机处记名人员,和珅任意撤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其大罪十二。”

(13)“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14)“蓟州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称,其大罪十四。”

(15)“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其大罪十五。”

(16)“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眞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其大罪十六。”

(17)“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其大罪十七。”

(18)“且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藏银两百余万,其大罪十八。”

(19)“附近通州、蓟州地方,均有当铺钱店,查计资本,又不下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下与小民争利,其大罪十九。”

(20)“伊家人刘全,不过下贱家奴,而查抄赀产,竟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其大罪二十

真实的和珅

这20大罪状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除了第一条,实际上却都经不起推敲,无非是干了一堆“逾越”的事情、贪污了不少银两巴拉巴拉,重要吗?确实重要!但这并不是嘉庆真正想杀和珅的理由,因为历朝历代都不缺这样的人,他们大多活得好好的。

他要杀和珅的真正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权力。

自古新皇登基,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回权力加强皇权,建立起一个完全听令于自己的领导班子,明朝朱元璋杀胡惟庸、清朝康熙杀鳌拜,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手中拥有的权力和所结成的朋党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的安全。

和珅

和珅是乾隆宠臣,能办事会来事,哄得乾隆开开心心,先后担任和兼任众多关键职务,可以这么说,皇宫包括朝廷的里里外外都是和珅在打点。也正因如此,和珅身边聚集了一大群的朝臣,结成了自己的党羽,嘉庆后来列出的名单中,和珅一党多达三千余人,几乎占了整个清朝官员的一半。

和珅是乾隆时代最大的权臣,没有之一。干掉这样的权臣,杀了和珅这只鸡,对于其余臣子这群猴子的震慑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嘉庆皇帝可以轻松收回大权。

这一点可以从嘉庆皇帝在张诚基的奏折上的批示中发现,批示中说道:“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

乾隆禅让

除此之外,和珅还多次阻挠嘉庆皇帝的亲政之路。

当时乾隆皇帝曾经立下flag要在干满60年皇帝之后退位,以免超越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但是没想到乾隆皇帝还真是长寿,熬死了自己一个又一个太子。

眼看着60年期限已到,但好大喜功、贪权恋势的乾隆内心还是十分舍不得这个皇位,因此和珅抓住乾隆不愿意放权的心理,当乾隆确定嘉庆是下一任皇帝后,先是怂恿乾隆不退位继续做皇帝,失败了又怂恿乾隆继续听政“传位不让玺”,结果又因朝臣反对遭遇失败。

最后和珅出了一招更损的,就是让乾隆退而不休,一直跟着嘉庆一起上朝参与政事,美其名曰太上皇,帮着嘉庆处理政事。搞半天,最后朝臣们上奏的事情还是归到乾隆手里让他给处理了。

清朝

这可把嘉庆给气坏了,人家当了太上皇之后都是安心退休,把大权交给新皇帝,回到后宫每天喝茶养鸟,自己这老爹倒好,天天把持着朝政不说,还霸着养心殿不搬,把自己这个皇帝给晾到了一边。

更要命的是,乾隆在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只有和珅才能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因此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成了“儿皇帝”。

嘉庆不好把气撒在始作俑者:老爹乾隆头上,最终只能和珅来买单了。

贪腐

最后,就是和珅对权力的贪恋了。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就从和珅送嘉庆皇帝玉如意的时候。

清朝自雍正朝开始,有感于九子夺嫡引发的兄弟相残悲剧,更为了防止王公大臣提前站队皇子,导致朝廷斗争乌烟瘴气,所以实行的是密诏立储制度,也就是皇帝写出储君之名,密封于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书一份密封于闸内,随身携带,以备不虞。

正常情况下,除了皇帝,谁都不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太子。

当皇帝驾崩归天之后,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当众宣布由谁继位,以此来杜绝皇子为争夺皇位产生的兄弟相残的悲剧。

密诏立储

和珅作为乾隆的近臣,自然很早就已经从他口中知道了到底谁才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选,那就是乾隆的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

作为深谙为官之道、拍皇帝马屁之人,和珅立即挑选了一对玉如意亲自给十五皇子颙琰送去,希望拍这个未来皇帝的马屁。

不过这马屁明显拍到了马腿上,十五皇子颙琰被立为储君,脑子里还是清醒的。自己还没上位,此时和珅送来玉如意,明显就是告诉众人自己是下一任皇帝,他这是巴结新君来了,这一不小心让乾隆知道了,保不齐这皇位可就丢了。

而且和珅这时候来送礼是想干嘛?其实就是让他将来登基称帝之后记得自己的好,想提前投靠新君来保住自己手上的权力,甚至再上一层楼。

如此贪恋权势之人,自然是留不得,这也是为什么和珅向嘉庆通风报信泄露太子人选会成为嘉庆列举的第一条罪状。

宝库

嘉庆杀和珅,真正的原因就是权力斗争,至于其他的不过都是添头和借口。而且在杀完和珅之后,其党羽大部分都没有受到严格处罚,该吃吃该喝喝,该升官发财照样升官发财,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如果嘉庆真是为了反腐杀的和珅、要他积攒的财富,大可以再多杀几个官员,掀起一场反贪风暴,这些官员能够吐出来的财富,总和恐怕只会多于和珅。

对于和珅之死,不知道各位看官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