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历史

历史

二战时,欧洲最强军法国37天战败,投降仪式为什么在车厢举行?

发布时间:2022-07-16历史 小春说历史
二战时,欧洲最强军法国37天战败,投降仪式为何在车厢举行?

二战时,欧洲最强军法国37天战败,投降仪式为何在车厢举行?

号称拥有欧洲最强大军队的法国37天就战败了,这是二战中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实在太出人意料之外,即使当时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如丘吉尔、斯大林也为之惊愕不已。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小小分析一下。

首先是经济力量的衰退。

法国是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19世纪中叶工业生产居世界第二位,到20世纪20年代则退到第四位,工业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美德等国。

其原因有三:

一是一战的破坏,法国是一战西线主战场,遭到本土作战,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农业经济的制约,在欧洲各国中法国仍可以说是个农业国,农业产量居欧洲前列,因落后的农业的拖累,大大削弱它的工业力量;

三是法国资本的大量输出,是国内工业投资明显不足,影响了工业的发展速度。

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法国危机的情况更为明显,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基本上都在1933——1934年间克服了危机,而法国到1936年还不能走出危机。到1939年9月,二战爆发后,法国工业仍未达到一战前的最高水平。

由此可见,法国经济实际停滞不前,而其主要敌人德国却快速发展,特别是与军工关系重大的工业产品产量,二者差距明显。

其次,国内政局不稳。

国家统一、内部团结、政局稳定是国家不可战胜的基本保证,而进入20世纪的法国,却一直陷入严重的政治混乱之中,这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致命的弱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从1871年2月由杜福尔组建第一届内阁到1940年6月贝当内阁投降的七十年,共换了一百多个内阁,平均寿命不到八个月。

再次,绥靖政策。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为法国在二战中的失败奠定了难以改变的基础。法国抛弃了捷克斯洛伐克,也就毁了法国自己,毁了法国十多年苦心建立的集体安全体系,而德国的战略地位决定性的好转了。

德国不费一枪一弹,就增加一千万人口和中欧的重要战略要地及雄厚的军事工业,正如后人所评论的那样,“巴黎的城门早在1938年9月15日就为德国打开了。”

最后,社会思想混乱。

法国上层社会过着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他们认为所要得到的都得到了,剩下的只有保住这一切了。他们认为法国所修筑的“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可以抵挡住德国的进攻。当国会在批准慕尼黑协定表决时,以43:75绝对优势得以通过。

中下层人民中间和平主义也很盛行,达拉第在签订慕尼黑协定回国后,人们把它当作英雄般的欢迎。法国各地农村有许多老年妇女为张伯伦织手套,说这能使他不致在坐飞机时受冷。

甚至当德军占领了法国北半部,意大利军队也在背后向法国进攻时,英国轰炸机准备从马赛附近机场起飞轰炸意大利,却遭到法国地方当局反对,虽然法国政府命令地方当局不准阻止轰炸机起飞,但当天夜里,机场附近居民却拖来各种各样乡村车辆,堆放在机场跑道上,使轰炸机根本无法起飞。

当然,法国短时间内战败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们说正题,法国战败后,投降仪式为何是在一个车厢里举行的呢?这是希特勒特意要求这么做的。

这节编号为2419D的特殊车厢,是拿破仑三世的御用车厢。

拿破仑三世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被俘,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幕,在这节车厢进行对德作战胜利签字仪式,是宣示法国惨败之后的崛起。

22年后,希特勒希望在贡比涅一雪前耻,于是选择了那节车厢,另外更是加重了对法国人的羞辱。6月22日签字仪式结束后,希特勒把车厢运往德国,在柏林公开展览。

二战后,那节车厢却难觅踪影。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盟军轰炸柏林时炸毁了它;还有一种说法是战败前夕,希特勒为防车厢落入盟军手中将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