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历史

历史

朱元璋有何过人能力,为什么能打败实力更强的陈友谅?

发布时间:2022-08-06历史 莫地方
朱元璋有何过人能力,为何能打败实力更强的陈友谅?

想要知道朱元璋为何能击败陈友谅,我们就要知道两人的发家史。

可以说,朱元璋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是他身上有两项技能,陈友谅完全比不上,最终让他获得最后胜利。

朱元璋组织能力、凝聚人心能力,比陈友谅强太多

朱元璋放牛娃出生、陈友谅渔民后代。

从出生来看,两人差不多,完全不用多加对比,既然对比完出生,那我们可以来看看两人发家史。

朱元璋发家史

1382年,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个赤贫家庭。

家庭情况困难,导致朱元璋懂事以后就开始放牛,好不容易到了娶妻的年龄,由于天灾原因,导致父母、大哥在很短时间去世。

家人相继离世,导致朱元璋为了瞬间没了活路,为了活下去,朱元璋去皇觉寺做了和尚。

本以为在这里可以安心度过一辈子,哪知世道不稳定,导致寺庙也没有足够多余粮养活寺庙内的和尚,所以,他们相继走出寺庙去要饭。

后来,朱元璋发小汤和邀请他去投军,就这样他成为了郭子兴旗下一名亲兵。

从此以后,朱元璋人生发生了变化,由于朱元璋文武双全,他被郭子兴赏识,之后还成为他的女婿。

朱元璋一个小兵成为郭子兴女婿,这让一些人感到眼红,所以他们陷害朱元璋,然而朱元璋命大,并没有为此丧命,可他也明白,郭子兴不是个好领导,所以他打算单干,便申请带人出去打仗,郭子兴同意了朱元璋请求,让他带兵攻打定远。

朱元璋带兵外出打仗时候,经过老家凤阳,特意招了一些人,加上之前的一些兵,朱元璋总兵力达到了700人左右。

本以为,这次战役朱元璋会有些波折,哪知道既然获得胜利,打了胜仗后,朱元璋回到郭子兴处辞职,并从700人中挑了24人留着自己用,剩下全部还给郭子兴。

朱元璋从700人挑出这24人,成为了未来大明帝国建立基石,为什么这24人会创造如此佳绩,主要这24人跟朱元璋打断骨头连在一起,所以这24人已经和朱元璋荣辱与共,因而他们在跟朱元璋打拼事业时候,才会付出百分百精力。

辞职以后,朱元璋带着24人,努力奋斗一年,很快拉出了一支3万人队伍。

这能力、魄力让人佩服得不要不要的。

局势变动,让原本老上级兼老丈人郭子兴来到滁州,朱元璋一见到郭子兴直接交出3万人军队指挥权。

朱元璋举动让人难以想象,居然想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江山交出去,这不气人吗,底下人表示不理解。

郭子兴对此很欣慰。

1355年,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毫无疑问是接任头号人选,然而朱元璋又一次将军队指挥权让出,这一回接班是郭天叙。

朱元璋连翻神操作,让底下人很是佩服,觉得跟着这样领导肯定有肉吃。

后来,朱元璋部队于1355年8月、9月,接连对南京发动进攻,朱元璋吃了败仗。这次失败,导致郭天叙和副帅相继阵亡,就这样,朱元璋成为军中一把手。

从此以后,朱元璋成为这支军队真正统帅,手下那群从招来兄弟也死命跟着他,在一群人努力下,大明王朝顺利建国成功。

说到这里,不少人已经明白,朱元璋是这支军队创始人,所以他部队凝聚力很高,除了这点外,朱元璋两次让出帅位,成功为自己吸粉无数。

除了超高个人能力外,朱元璋底下徐达、汤和、常遇春、李善长、费聚等人,这些人都是超级人才,完全有能力独当一面。

陈友谅发家史

1320年,陈友谅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比朱元璋大8岁。

不要看他比朱元璋大8岁,可他发家时间比朱元璋晚太多,在朱元璋成为一方豪杰时候,陈友谅才开始加入红巾军。

按理说,陈友谅朱元璋都属红巾军,两人应该是同事,这种情况并不存在,两人是红巾军没错,但是陈友谅属于南派红巾军,南派红巾军发起者彭莹玉,彭莹玉死后,徐寿辉接过他的妻子,陈友谅是徐寿辉旗下大将。

当了几年南派红巾军老大后,这让徐寿辉觉得很美一丝,所以他建立了天完政权。

徐寿辉何德何能当皇帝,这让底下人很是不爽,其中代表便是宰相倪文俊,他觉得这家伙没资格当皇帝,所以他便打算造徐寿辉反,自己来当皇帝。

没想到,这些事情被徐寿辉知道,倪文俊对此很是担心,所以他找到了陈友谅,希望两人一起合作,干趴徐寿辉,为了能干趴徐寿辉他给陈友谅许下不少承诺。

陈友谅表面答应了倪文俊,实际上他有自己小九九。当天晚上,陈友谅将倪文俊杀死,将倪文俊人头送给徐寿辉。

这样一来,陈友谅成为天完政权二把手。

两年多一会,陈友谅又将徐寿辉干掉,自己上位当了老大。

从这点可以看出,陈友谅之所以能上位,主要是依靠上司的尸体,然后自己才有机会上位。

所以我觉得陈友谅是个心狠手辣的、胆大包天的主。

从朱元璋和陈友谅发家史可以看出,朱元璋班底依靠自己打造,而且,对自己老领导十分不错,这样一个有人格魅力将领自然受到人喜欢,谁都愿意跟他,至于陈友谅则不一样,他完全就是投机倒把,干死自己上司,让自己成功上位。

还有就是,朱元璋懂得凝聚人心,陈友谅在这点上面欠缺不少。

这点上不足,导致陈友谅难以成就大业。

从战略眼光来看,陈友谅比不上朱元璋

1360年,陈友谅将自己老上级徐寿辉心腹都干死,成为建立了所谓的“陈汉”,自己则摇身一变成为汉王 。

陈友谅举动就是告诉天下,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小弟,而是一位王,所以谁都要让自己三分。

陈友谅宣告成为汉王后,张士诚也做了和他一样的举动。

朱元璋则不一样,他采取了谋士朱升起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举措让自己安全不少,至少,他不会成为元朝率先打击目标。

那时候,南方地区是以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人鼎立,所以这让有统一全国之心,朱元璋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就是打谁可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

底下人很快给朱元璋出了建议,那就是先干趴张士诚,在集中力量搞陈友谅。

朱元璋认可了谋士建议,朱元璋会做这个决定,主要是张士诚缺乏远见,只想安静做个美男子,所以一旦自己和陈友谅开战,张士诚一定不会抄自己后路,陈友谅则不一样,如果自己进攻张士诚,陈友谅肯定会来救,这样一来,自己有可能两线作战,失败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这个选择十分正确,后来发生一切证明了一切。

从这点可以看出,朱元璋战略眼光高于两人。

很快,朱元璋和陈友谅爆发了龙湾战役,陈友谅十万大军于1360年6月,从水路对应天(南京)发动进攻,不少人开始慌张了,毕竟朱元璋只有一1万兵力,陈友谅的10万大军,10:1兵力差距让人对这场战役产生怀疑,所以有人提出赶紧撤离,不要和陈友谅硬碰硬。

这一次,朱元璋没有选择逃避,因为他知道一直逃下去不是一回事,所以他打算和陈友谅干一场。

不少人觉得朱元璋疯了,毕竟双方差距有些大。

然而,这时候有人不是这样认为,觉得可以和陈友谅一战。

提出这个建议人便是刘基。

朱元璋见有人能和自己一样有一样的眼光,很是高兴。

很快,朱元璋开始制定相关计划,采取口袋阵,接着又有双面间谍康茂才.......,最终,陈友谅战败了,朱元璋获得胜利。

陈友谅很是不高兴,自己明明有10大军,为什么打不过朱元璋。

龙湾战役失败,这让陈友谅很是不爽,3年后,陈友谅集中60万大军来复仇,这一次朱元璋也才20万大军。

这一回,朱元璋依旧没有后退。

为了能打赢朱元璋,陈友谅将全部船只连在一起,朱元璋看到了陈友谅布阵上错误,直接给他重现了赤壁之战。

最终,陈友谅失败了并被杀。

一场战役如果你想要获得胜利,兵力自然是先决因素,但是谋略更为重要,如果有不错谋略,会让自己化腐朽为神奇。

朱元璋军事指挥能力、谋略完全都超过陈友谅,所以,陈友谅失败不可避免。

以上我们可以得知,一个组织能力强、凝聚人心强、又有出色军事指挥能力一个人,如果你希望他打败仗实在太难。

陈友谅确实是位枭雄,可他和朱元璋对比,还是相差太多,所以他只能看着朱元璋成功,自己只能退出历史舞台。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