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历史

历史

为什么轴心国只有三个,却敢于与全世界交战?

发布时间:2022-08-21历史 眉目间风情
为什么轴心国只有三个,却敢于与全世界交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实有着一个突出的矛盾点,那就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与英美法国家不同的是,为了应对这场经济危机,意大利、德国、日本这三个国家相继走向了法西斯的道路。

1919年,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带领下建立了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

1920年,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建立了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1921年,日本在军部首脑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的主导下,利用“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的口号,展开了法西斯军队,通过军部的暴力夺取政党政治,控制了日本的国家体制。

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原本就充满了封建残余,其中以德国、日本最为典型,德国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一直都是一个被中世纪教皇蹂躏的国家,直到1871年才在俾斯麦的手上在普鲁士邦国的基础上,通过三次对丹麦、奥地利、法国的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这哥们属于出道即是巅峰的存在。

但是,德国统一是原封建时代的容克贵族强力支持而建立,所以骨子里凝聚了封建残余以及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日本也一样,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家体制看似集中在天皇的手中,其核心仍旧是当时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那些被强力打压的西南地方领主。

这些人通过拥护明治天皇上台后,其实成为了实际的掌权者,一部人随着日本国家体制完善牢牢控制着日本政府,而原来那些底层的日本武士也随着明治维新新政府的建立,成长为日本军部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逐渐通过暴力手段,强行推翻了日本的政党体制,建立了军人体制。

所以,从这一点而言,德国和日本的骨子里,都是充满暴力的军政府。

在面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时候,这些军政府并没有可行的经济改革方案,只能发挥老传统走上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道路。

从这一点而言,轴心国和全世界开战,主要是因为轴心国法西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法西斯国家想要生存下去,就只能不停地发动侵略,不管打赢还是打输,法西斯国家都不能停下战争机器。因为一旦停下战争机器,法西斯国家的工业机器也就无法运转,大量士兵就要面临着失业,依靠着战争制造的虚假繁荣也就要成为泡沫。实际上在二战刚刚开始的时候,三个法西斯国家的胃口都不是太大,但是随着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三国都无法控制战争的机器运转,开始了自杀式的侵略。

在二战正式爆发前,德国的侵略目标主要是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这些小国,日本的侵略对象主要是中国,意大利的侵略对象则是埃塞俄比亚。德国是二战爆发前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的军事实力迅速膨胀,已经成为了欧洲大陆的第一军事强国。以德国的强大实力,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毫无压力。实际上在德国吞并这两个国家的时候,英法等国也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相比于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受到了顽强的抵抗,一直到了二战正式爆发,日本都没能完全占领中国。不过在二战正式爆发的时候,日本仍然占领了中国大部分的繁华地区,抗日战争基本进入相持阶段。意大利在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同样受到了顽强的抵抗。不过凭借着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意大利军队还是占领了埃塞俄比亚。

如果轴心国集团在这个时候停止侵略,那么轴心国集团基本不会有覆灭的风险。因为这一时期轴心国选择的侵略对象实力都不强,而且英法美苏等国已经默许了轴心国的侵略行为。然而德国在侵略完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后,很快又陷入了即将经济危机的困境,而解决经济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发动侵略战争。同样的道理,日本在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也开始出现了能源危机,只能依靠着继续侵略来解决危机。意大利在占领埃塞俄比亚之后,经济也重新陷入停摆,继续发动更多的侵略战争。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德国率先发动了闪击波兰和闪击法国的战役,又发动巴巴罗萨计划闪击苏联,成功占领了大半欧洲大陆。日本则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占领了东南亚的大片领土。意大利因为国力不济,在侵略战争中屡屡受挫,只能跟着德国捡拾残羹剩饭。这一时期德国和日本的侵略,已经超过了自身实力能够承担的范围。以德国和日本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挑战全世界。

于是从1942年开始,德国和日本便开始在侵略战争中节节败退,意大利更是退出了轴心国团伙,直接加入了同盟国。最终在1945年德国和日本先后无条件投降,轴心国团伙的侵略以惨败告终。其实从轴心国团伙第一次侵略开始,轴心国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德国只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日本和意大利连前五都排不进,三国不可能挑战全世界。而法西斯国家的战车一旦开动,就只有毁灭和被毁灭,因此三国的失败的结局早已注定,挑战全世界也只是自不量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