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历史

历史

开国少将傅崇碧,为什么至死不愿回故乡?子女:他觉得愧对父老乡亲

发布时间:2022-09-09历史 执笔读春秋
开国少将傅崇碧,为何至死不愿回故乡?子女:他觉得愧对父老乡亲

开国少将傅崇碧是四川省通江县人,他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参加革命,走过长征路,参加过历次反“扫荡”,以及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诸多战役。

傅崇碧的革命经历颇富传奇色彩,这不仅仅体现在他十七岁就当上了“通江县委书记”,三十三年后又成为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上。

其实在傅崇碧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曾经屡次在“鬼门关上打转”,无论是后脑勺中枪、还是舍身跳下悬崖,他均能大难不死。

1951年,傅崇碧率领志愿军第63军在抗美援朝的“铁原阻击战”中一战成名,他也因此两度得到金日成接见。

1955年,傅崇碧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他又当上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算得上毛主席身边最亲信的人。六十年代初,傅崇碧曾因公路过重庆。当时他想要顺道回自己的家乡去看一看。

谁料有人告诉傅崇碧,通江县政府的大门前已经聚集了上千名百姓,大家正在翘首盼着他的到来。傅崇碧听罢热泪盈眶,思索再三后,取消了行程。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回过通江。

西楚霸王项羽曾经说过:“富贵不能还乡,如锦衣夜行。”傅崇碧童年时代经历坎坷,现在好不容易当上了开国少将,为什么不愿意风风光光地回到家乡去看一看呢?

傅崇碧为何至死不愿回家乡?

根据傅崇碧子女所说,傅崇碧曾对他们说起自己不愿意回家乡的原因,那就是他觉得自己愧对家乡父老的信任。

关于这一点,有人说这是因为在“铁原阻击战”中,他率领的63军将士与“联合国军”鏖战十四昼夜,伤亡异常惨重。

“铁原阻击战”是发生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当中,当时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经过几轮交战,因为补给问题后力不济,伤亡惨重。

部队主力打算穿过铁原,到达下一个据点进行整顿。铁原以北是一个开阔的大平原,敌军重装机械化部队陈兵5万人马,以飞机、坦克压阵,气势汹汹朝我军扑来。

为了保证我方大部队的安全转移,上级下达了死命令,要求傅崇碧率领的63军死守铁原。彭德怀电告杨得志:“就算把63军打光,也要坚守15至20天!”

后来,傅崇碧率领63军3个师在铁原上血战了14昼夜,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但是敌我双方各牺牲了二万余人。经此一役,志愿军63军的人马,几乎全部被打光。

假如63军牺牲的将士,都是傅崇碧当年从四川家乡带出去的兄弟,那么此时老乡父老们若问及亲人的下落,他怎么敢面对家乡人呢?

不过我查阅资料以后发现,傅崇碧虽然是来自四川的将领,但是在“铁原阻击战”中63军的三个师,其实并不是由他家乡子弟组成。这支部队最早的前身,是冀中抗日的“平原游击队”。

那么,通江的千余位父老,为什么要堵在县政府大门前,管傅崇碧问自己亲人的下落呢?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傅崇碧1916年出生在通江一个中等家庭,祖父是一位教师,父亲是一个铁工。8岁那年,傅崇碧的爷爷去世了,不久后母亲也亡故。

由于生活压力大,父亲只能靠着变卖家产度日。傅崇碧也无法专心在课堂里读书,只能一边干农活,一边就读。

有一次傅崇碧放牛时路过一个财主的田地,饿得爬到地上啃田里的麦苗。结果被财主儿子抓住,暴打了一顿。

财主找到家中,叫傅崇碧的父亲赔偿,还让他的父亲趴在地上磕头道歉。傅崇碧一想起这件事,就觉得这个世界对待穷人太不公平。

1932年,红军路过通江。十六岁的傅崇碧跟着他的地下党员老师,一起加入了革命队伍。很快,他就因为思想觉悟高,并且能说会道,当上了当地的区委书记。

第二年,也就是傅崇碧十七岁那一年,他当上了通江的县委书记。组织上派给他的任务是“扩红”,也就是说,让他通过自己演讲宣传,扩大红军的队伍。

傅崇碧的爷爷是当地的“文化人”,尽管他走得很早,但是他身上的教师基因,还是遗传给了傅崇碧。

傅崇碧的个子不大,但是嗓门儿却很大,革命的热情也很高涨。每当演讲的时候,他往往用自己和身边人的亲身经历做例子,非常有“鼓动性”。

傅崇碧在通江当县委书记的时候,光通江县就有三万年轻子弟加入了红军。后来这些人跟着党的队伍走南闯北,从几次反“围剿”,走到抗日战场,再从抗日战场走到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多人并没有马上回到家乡,而是为了保家卫国,马不停蹄地奔赴朝鲜战场。最后能活着回家的人,已经是极少数了。

打仗总是会死人的,傅崇碧戎马一生,曾经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33年,他在四川曾经被刘湘的手下,一枪打穿了后脑勺,住了两个月的医院,捡回了一条命。

还有一次,傅崇碧带着十几个人,被一百多个敌人包围,被迫跳崖逃生。结果先是被倒挂在树枝上,后来脸部着地,留下了一条很深的伤疤。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傅崇碧所在的部队负责断后掩护主力撤退。他在一次与敌人的交火中被手榴弹炸至重伤,养了一个多月才好。

“铁原阻击战”中,傅崇碧同样是身负重伤,昏迷四天。可是他醒来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回顾当年死去的战友们,傅崇碧几度涕泪横流,他说:

我向来认为,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生命、时间和岁月,并不纯属于个人。对于我们这些矢志献身革命,经历过多年革命战争的人,生与死早已被置之度外了。

但是这样的话,傅崇碧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他的那些战友们说,就是唯独没有办法,对着通江县那一千多父老乡亲们说。

毕竟当年那些人是听了他的话,才加入了革命的队伍。如今那些人全都牺牲了,而他还侥幸活着,所以他感觉愧对家乡父老。

结语

傅崇碧功成名就,然而在那段特殊岁月里,他横遭迫害,事业与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不过他的几个子女都很争气,但是他们当中却没有一个人是沾到了傅崇碧的光。

2001年,建党80周年纪念日。傅崇碧赶在节前将自己的存款20万元,捐给了四川的“希望工程”,算是对家乡人民聊表寸心。

2003年,傅崇碧在北京病逝。临终之前,傅崇碧还想回到从前的家乡看一看,但是由于年事已高,且健康状况太差,未能成行,最终成为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