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应用科学 > 军事

军事

俄乌冲突如何理清逻辑?看大陆封锁和反封锁的历史,结局早有定论

发布时间:2022-10-15军事 养生王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和基辅被炸,让无数次出现在新闻中的俄乌冲突,又一次成了舆论焦点。这焦点的存在,根源在俄乌冲突,可透过这根源之后,真要看逻辑。这逻辑,又跟地缘,历史,还有大战略之下的国策息息相关!这大战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和基辅被炸,让无数次出现在新闻中的俄乌冲突,又一次成了舆论焦点。

这焦点的存在,根源在俄乌冲突,可透过这根源之后,真要看逻辑。

这逻辑,又跟地缘,历史,还有大战略之下的国策息息相关!

这大战略之下的国策,就是长久以来的海权、陆权争锋。

这争锋从大航海时代之后起延续了五百多年,历经了无数风雨波折, 也在英国、美国相继成为海权霸主之后,成为了世界博弈格局的主旋律。

俄罗斯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答案是天然的陆权强国。

跟俄罗斯针锋相对的北约又是谁领导的?答案是美国,一个当之无愧的海权强国。

海洋是美国的生命线,也是美国成就今日地位的根源!

以这个逻辑思路为出发点,再看今日俄乌冲突,其实只不过是一场封锁和反封锁的斗争,也是一场曾经在历史上数次发生过的事。

这数次发生过的事件中,有无数英雄、枭雄、狗熊的故事。

(冲突不断升级)

让我们跟随这篇文章,回溯历史,在看今日吧!

事情的起点,要从1492年的大航海时代说起。

大航海时代的出现,可谓改变了整个世界,也让曾经时断时续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有受限于科技水平的海上丝绸之路,扩展成了世界贸易线路。

两股线路和一之后,就有了最早的全球化。

这最早的全球化,让世界博弈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大航海时代后发现了广袤的新大陆,让欧洲有了除东方之外的资源产地。

其次:科技发展让生产力水平提高,再加上新大陆出现,让西方可交易货物增加。

最后:科技发展让曾经的远距离大宗商品交易成了可能,船只运输量增加了。

简言之,通过航海大发现,美洲和亚洲的航路扩展了,殖民地的资源输入了。欧洲也出现了生产力升级和大爆发时代,这也让欧洲出现了无数的新兴市场。

(贝伦塔:大航海时代象征)

有了市场咋办?再看那些受益国是如何做得?

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先锋,西班牙人是个合格的生意人,却少了一点远见。

西班牙将美洲运来的白银换成皇室和贵族的享受以及军事力量,成了最有钱的纨绔子弟。

西班牙如此,葡萄牙则有他的难题,受限于领土人口制约下的国力,让他就算要做点什么,也力有不逮。

反而是英国,这个弄航海条件优越,却特别贫困的岛国,在新时代发现了商机。

于是,就有了英国皇家海盗和15到16世纪圈地运动出现,以及后来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

英国人发现,打劫来钱快,养羊毛纺织品贸易市场需要很大,三角贸易更是无本经营一本万利,还能让船不空跑,利用率更高。

再加上孤悬海外的地缘优势,这一切让英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这机遇,就是大航海时代发现的新大陆带来的。

随着贸易活动不断深入,依靠海洋富裕起来的英国,国家实力越来越强,也间接利用贸易活动,让国际竞争的格局发生了逆转。

(英国)

海权强国和陆权强国的经济差异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这典型代表就是:西班牙、法国VS荷兰、英国。

那么陆权和海权如何划分咧?这要看他的利益关切点在哪,而不是活动范围在哪!

航海先锋西班牙看似海权国,其实是个陆权国。

三面环海的伊比利亚半岛,只有比利牛斯山脉连接欧陆,如果封门闭户,或能置身事外。

可西班牙的大陆情结,却在哈布斯堡家族的陆权基因加持下,一发不可收拾。

大航海时代让拥有先发优势的西班牙迅速成了拥有最多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了最早从海洋获得财富的国家。

西班牙用这些财富武装军队,用来跟欧陆竞争者争夺霸权。

从这个角度看,西班牙的利益关切点还是在欧陆,而不是海洋。

这就让西班牙国策依旧是大陆性的陆权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

同样,法国也是如此。

虽然拥有广袤的海外殖民地,跟英国不断在海外竞争,但核心利益关切点依旧是大陆争霸。

这争霸从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一直延续到拿破仑时代从未消停,也让法国成就了一段时间的欧洲霸主。

但大陆争霸是非常消耗国力的事,欧洲到处都是强国动不动打仗,也让两国财政负担沉重。

最后源自海洋的财富,都成了维系大陆争霸的军费,获利赶不上亏空,两国迎来财政问题。

兼顾海洋和陆地的双重国策,让西班牙、法国成了时代失败者。

但地缘格局制约又让他们不得不如此,因为在欧陆的失败,就等于失去了海洋扩张的可能。

反而是荷兰和英国,这两个相对纯粹的海洋国家,状况更好点!

荷兰在大航海时代后,凭借无尽的风帆战舰和精良的水手,在资本家助推下成了时代先驱,成就了海上马车夫时代的辉煌盛世。

但荷兰的问题是,处于欧洲强权的地缘,还有面积人口不足,这都让它发展空间有限。

最后在英国崛起,开始争夺海上霸权的时代,随数次英荷战争战败,伴随法国在陆地上的致命一击,从一线国家之列退出,成了失败者。

荷兰失败了,英国就凸显了出来,成了彻底的海洋经济体。

(日不落英国)

而这也有时间渐进和历史成因。

知晓欧洲史的都知道,英国跟欧陆也曾是连在一体的,一万年前英吉利海峡大陆桥的彻底沉没,才让英伦三岛跟欧洲彻底分开!

但地理上虽分开了,英国跟欧陆依旧纠葛不断。

诺曼征服让英国王室有了法国血统,也让法英有了百年战争。

战后英国丢了大量在法领土,才痛定思痛决定跟欧洲大陆彻底拜拜,成了一个孤立岛国。

这彻底切割,看似无奈,却在大航海时代后给了英国天然优势。

不用再竞争不断的欧洲争锋,让英国不用保持庞大陆军,只要专注于海军就够了。

真要干涉欧陆大战,临时征召或用金钱雇佣德意志人打仗都是好办法。

以这节约钱,节约命举措为出发点,才有了英国跟欧洲大陆二流强权关系不错的因由出现。

从16到19世纪,英国在欧洲有很多盟友,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低地国家。

(时局)

为什么英国要跟他们结盟?

前两个是英国扶持出来均衡欧陆的棋子,后一个则是英国在欧洲的战略缓冲。

英国就这样用给钱帮小弟的方式,让西班牙、法国不能在欧陆建立彻底霸权,也不会让英国遭遇欧洲大战的直接冲击。

这做派之后,西班牙铩羽而归,拿破仑望洋兴叹,威廉一世憋屈无奈,希特勒彻底失败。

专注海军、海权之后,是英国利益关切点在海上的延伸。

只要掌握关键航道,就能获得全球利益,还不用耗费太多,这买卖划算啊。

这划算的买卖之后,就是海权国凭借海洋优势,在跟陆权国家争斗中占尽上风的根源。

成本底,收获大!

费效比和经济账,从来都是博弈最重要的关键。

(俄罗斯地缘)

如果用这样的账来换算今日的时局,我们时不时能看出来点什么?

俄罗斯从战略上看,是一个妥妥的陆权强国。

占据欧亚大陆核心区域的俄罗斯,按照地缘政治学的说法,是最有希望成为亚欧大陆主导国的存在之一,因为东西南北都能兼顾啊。

而且俄罗斯国力虽然衰弱,但却拥有廉价能源这个抓手。这就让俄罗斯成了海权国家的眼中钉。强势苏联时期,他是冷战的死敌,弱势的俄罗斯时期,西方特别是美国依旧不放过它。

原因无他,欧亚大陆如果真团结在了一起,海权国家还咋混?

团结的大陆,是海权国的梦魔,而现在的海权霸主,又是能深度控制影响欧洲的美国。

历史上的欧洲,英国将法国和德国当作眼中钉就是如此,因为离岸的英伦三岛很孤僻,如果欧洲团结了,英国何去何从。

同样的道理,大号离岸国家美国,要是面对团结的亚欧大陆,当然会心有余悸。

这是海权国家离案优势后遗症,大陆团结了,陆路畅通了,海权国家就会被边缘化!

因为科技的发展,让铁路运输相较于海洋运输,是由成本优势和便捷优势的。

这优势,在大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之后,就越来越明显,最后直接可以颠覆海权。

于是,才有了我们的大计划出现,才有了俄罗斯的能源运输管道出现。

基于此,再看北溪管道被炸,是不是明白了不少?

(北溪被炸)

明白了这之后,再看曾经历史上的博弈和教训,这教训也有两个。

第一个:英国反制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

大革命之后,胜利不断的法国,是当之无愧的欧陆霸主,在完成了整合欧陆之后,因为特拉法尔加海战的失败,面对隔海相望的英国,法国毫无办法。

于是拿破仑弄了一出“大陆封锁”,指望用封锁的方式,饿死英国!

可是这封锁却收效不多,反而引发了后来的变故。

原因无他,控制了几乎整个欧洲的法国,依旧无法代替英国在商业贸易中的作用。

欧洲城市民众的粮食,他供应不了,欧洲工业需要的原料,他也供应不了。

这都供应不了的现状之下,断绝了英国的商品贸易,欧洲国家活不下去,那会配合拿破仑?

由此才有了拿破仑的悍然进攻沙皇俄国,因为哪里的黑土地孕育了无数的粮食。

解决不了原材料问题,解决粮食问题,也能缓解欧洲内部矛盾吧?

这就是拿破仑进攻沙皇俄国,最后功败垂成的根源。

(拿破仑)

第二个:二战德国遭遇英国的封锁。

这封锁相较于拿破仑的主动封锁英国,是一个反向逻辑。

当时的德国,在闪击波兰,法国,低地三国后,占据了整个西欧,成了欧洲霸主。

但当霸主也是代价的,你可以征服他们,让他们做事,可基本的生产、生活也是要顾及的。

欧洲能源、粮食无法自给自足的问题一直存在,海上贸易运输线路,是欧洲的生命线。

英国用一出海上封锁,锁死了德国从海外输入粮食和原料和石油的可能,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看上去强悍的德军,将没有石油可用,没有粮食可吃,就连漂亮的军服都生产不出来。

这状况,等于坐以待毙,德国能咋办?

于是希特勒将目光顶上了苏联,因为哪里有巴库油田,哪里有乌克兰黑土地,哪里还有广袤的西伯利亚中无尽的战略资源。

石油是德国战争机器的动力,粮食是德国战争机器的底气。

不可避免的,苏德战争爆发,希特勒一头扎进了北极熊怀抱,跟拿破仑遭遇了一样的噩梦。

(纳粹德国)

回顾历史在看现在。

封锁和反封锁,构成了海权国家制约陆权国家的核心策略,一直延续至今。

今日的俄罗斯,就是那个被封锁的对象,而且这封锁跟前面数次最大的区别就是,美国带领一众盟友,践行对于俄罗斯的封锁。

这一众盟友,在这个关键时刻,配合不配合,就是封锁成败的关键。

那么破局的关键点到底在哪?答案还是能源和粮食,这状况跟历史故事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逻辑或许有差异。

现在看,强势海权国能用便利的海上运输系统,调集全世界的资源配合封锁的需要。

(世界贸易线路)

如果这么看,貌似问题无解!

但是,这里有但是了,这就是成本问题。

通过远洋航运而来的能源,成本跟管道运输来的能源,比成本吗?

这不能比背后,就是一场承受力,还有忍耐度的较量,较量核心,就是冲突前线的欧洲。

欧洲对于成本的忍耐度,跟所谓安全的博弈是一个度量问题,也是左右局势的关键。

而这关键,又和民众的忍耐度有关,因为民众决定了国策吗!

那么,为了理想不吃饭一天没问题,不吃饭十天你试试。

同理,工业生产上也是如此,能源成本的激增,最后势必造成工业竞争力的下降。

由此,才有了法国人说的,美国人,你们能源买的太贵了,才有德国人口嫌体正直的各种举动出现,他们都是明白人,但不好直说而已。

那么在私心和利益的左右下,引发这一切的海权强国。

赚得盆满钵满,然后还指望不担风险,让盟友不断自己捅自己,这样的好事,真会有吗?

我看未见得!

看过封锁和反封锁的逻辑,以史为鉴后。

结局如何,大家可以自己寻思,最后的最后,愿世界和平,因为这个世界,被海权强国拉扯了太多次,实在是,让人无语了!

#普京:用高精度武器打击乌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