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应用科学 > 军事

军事

为什么说毛泽东的战场应变能力极强?

发布时间:2022-07-10军事 养生王
为什么说毛泽东的战场应变能力极强?战场形势变化最快,往往瞬息万变,指挥者如果不懂得根据具体战场形势及时调整作战方针和计划,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战场应变能力,是称不上伟大的军事家的。而毛泽东之所以是伟大的

为什么说毛泽东的战场应变能力极强?

战场形势变化最快,

往往瞬息万变,

指挥者如果不懂得根据具体战场形势及时调整作战方针和计划,

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战场应变能力,

是称不上伟大的军事家的。

而毛泽东之所以是伟大的军事家,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着极强的战场应变能力,

能够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及时调整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

始终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在战场上的一系列动作,

就最能体现毛泽东这种极强的战场应变能力。

为什么说毛泽东的战场应变能力极强?

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

1946年6月,

蒋介石在美国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发动全面内战的军事部署,

于是在26日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国民党军的这次进攻是以围攻中原人民解放军为起点的。

从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疯狂抢夺胜利果实开始,

毛泽东就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战略方针。

当蒋介石在1946年6月差不多完成了发动全面内战的军事部署后,

在17日通过美国特使马歇尔向中国共产党发出了“最后通牒”,

他蛮横地要人民解放军立即撤出陇海路以南、胶济路全线以及长江以北的大部地区。

这时的形势是异常严峻的,

国民党军队已经准备就绪即将要对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毛泽东于6月19日在给各战略区的电文中分析了当时的严峻形势:

此次蒋介石已经要大打,

估计6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见分晓,

如果我军大胜,

必然可以议和;

如果胜负相当,

也可能议和;

如果蒋军大胜,

则不能议和。

所以,

我军必须要战胜蒋军,

才能争取和平前途。

这时的现实情况是,

毛泽东一方面没有放弃争取和平的可能性,

但另一方面又对国民党军的战略企图和进攻部署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因此他曾经提出过一个“外线作战”的战略构想,

他的目的是要以外线作战沉重打击国民党军,

迫使蒋介石接受和平停战。

为此,

毛泽东还制定了一个具体的南北两线同时出击的战略计划:

南线以刘邓所在的太行区以及陈毅所在的山东区为主要作战方向,

除了对这两个作战方向进行了详细部署之外,

他还要求华中的粟裕进击蚌浦段以配合太行、山东两个方向的作战;

北线则以晋察冀和晋绥野战军及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夺取三路四城,

使得晋绥、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这个战略计划重点是向南的外线进攻,

如果南线能够获胜,

可以把很大一部分国民党军队钳制在北面,

让他们陷入进退维谷的被动地位。

为什么说毛泽东的战场应变能力极强?

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

可是,

计划赶不上变化,

到了6月26日国民党军发起了全面进攻后,

战场形势已经跟当初预估的完全不一样了:

蒋介石采取的打法是,

要凭借军事上的强大优势力求速战速决,

他投入了手里全部正规军的80%,

也就是193个旅约160万人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目的就是想在3到6个月内消灭我党在关内的人民解放军,

然后再接着解决东北的问题。

战争爆发后不久的7月初,

毛泽东就得知了国民党军同时向华中、山东、豫东和豫北等解放区发动进攻,

他敏锐地意识到,

此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已经不适用了,

因为如果仍然按原作战计划进行,

就会导致战争一开始就要和国民党军决战,

这对我军是明显不利的。

为什么战争一开始就同国民党军决战会对我军明显不利呢?

我们可以从1946年4月到5月间发生的一次战役中看得出来。

此次战役我军在敌人炮火、坦克和飞机的猛烈攻击下不得不撤出阵地,

此次战役给我军的教训和经验是:

我们不能死守城市,

因为当时以我军现有的技术是无法守住一个城市的。

在总结这一时期许多战役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此前制定的“外线出击”的作战计划已经不适用了,

于是,

他果断改变了原定的战略构想和作战计划,

彻底放弃了原有的“外线出击”的作战方案,

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毛泽东有着极强的战场应变能力。

毛泽东从许多战役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根据变化了的战场形势,

指示南线部队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

再转至外线,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敌人的弱点,

迅速总结作战经验,

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毛泽东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

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逐步明确了解放战争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方针,

在此基础上他规定了全军作战方针和原则。

为什么说毛泽东的战场应变能力极强?

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指战员

7月20日,

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中提出,

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

一般地是运动战。

所以,

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不但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是必要的。

因为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

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在这个指示中明确提出以打运动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基本方针,

同时明确了可以放弃若干地方和若干城市,

也就是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原则。

“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原则,

与当初提出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战略方针相比,

无疑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的,

由此我们再次看到,

毛泽东绝不是那种墨守成规的人,

而是有着极强的战场应变能力的伟大军事家。

9月16日,

毛泽东再次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明确提出“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

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至此,

形成了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方针,

在这一战略方针的指导下,

我人民解放军以每个月平均歼灭国民党正规军8个旅的速度,

迫使国民党军放弃了全面进攻计划,

在1947年上半年改为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