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应用科学 > 军事

军事

为什么美国鱼雷性能差?15枚鱼雷无法摧毁一艘船。士兵们把鱼雷拆开来做饮料。

发布时间:2022-11-15军事 养生王
太平洋战争期间,一种叫做鱼雷汁的饮料在美国士兵中很流行。这种饮料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因为它的原料是美国大兵从鱼雷里提炼出来的!那么,这个史上最硬核的饮料,用的是什么原装鱼雷呢?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大兵中间流行着一款名叫“鱼雷果汁”的饮料。这款饮料堪称“名副其实”——因为它的原材料,正是美国大兵从拆开的鱼雷当中提取出来的!

那么,这款历史上最硬核的饮料,究竟是用鱼雷中的什么原材料制成的?美国大兵为何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拆开自家的鱼雷去制造这款饮料呢?

(鱼雷舱中的美国大兵)

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鱼雷的那些事儿。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普遍配备的是Mk 10和Mk 14这两款鱼雷,这两款鱼雷的驱动燃料,主要是由浓度为90%的乙醇构成——通俗地说就是酒精,而这正是美国大兵用来制作“鱼雷果汁”的主要原材料。

但是,能够一口闷下浓度为90%的酒精,世界上恐怕只有俄罗斯大兵才能做得到。为了能够让Mk 10和Mk 14鱼雷中提取出的酒精能够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美国大兵绞尽脑汁,研制出了一套酒精和菠萝汁比例为2:3的配方,一款既美味可口,同时又能掩人耳目的“鱼雷果汁”便应运而生。

(饮酒的美国大兵)

在外人看来,能够喝下这款果汁,不仅仅需要一定的酒量,还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拆鱼雷的魄力——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让美国大兵连命都不要,也要尝尝这款“鱼雷果汁”的味道呢?

这就让人不得不提起横跨美国历史长达3个世纪的“禁酒运动”——在美国成立之初,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日常饮用水时常受到细菌污染,烧柴烧炭喝开水是富贵人家的专利,因此酒精是美国普通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19世纪中叶,美国富裕阶层对下层人民饮酒导致社会治安混乱的行为深感厌恶,所以联合国内基督教势力和部分女权运动组织向政府请愿,呼吁民间禁止饮酒,“禁酒运动”从此爆发。

(美国禁酒运动大游行)

到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的“禁酒运动”达到了狂热的巅峰,美国俄勒冈州一名叫西蒙·本森的木材商,为了禁止工人饮酒,提升企业效率,向俄勒冈的波特兰政府捐赠了1万美元,在本州内建立了20个青铜戒酒饮水器,主张“以水代酒”,却不知长期使用青铜器作为餐具,会导致人体重金属中毒,这对个人身体健康与社会的危害,远远要比饮酒大得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民间“禁酒运动”的风潮刮到了美国军队当中。从1914年开始,美国海军部下令从此严禁给美国士兵配给任何含有酒精的饮料,这让入伍服役的美国大兵从此基本告别了酒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社会的全面禁酒已成定局,美国议院通过宪法第十八修正案,将“禁止饮酒”直接写入了国家宪法。

(倒掉酒精的美国工人)

但美国当局将“禁止饮酒”写入宪法之后,禁酒运动带来的效果却并不理想。随着正常的酒精商品从公共市场中消失,大批酒精开始活跃于美国的地下黑市。不少曾经主张民间禁酒的美国富豪们看着酒精售卖有利可图,甚至做起了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奔走的地下酒水贸易。

禁酒运动对美国造成的另一个恶劣影响,就是导致大批美国黑帮蜂拥而起,美国著名的芝加哥黑帮正是崛起于禁酒运动时期,他们通过在民间开设秘密地下酿酒坊的方式谋取暴利,并将其中的部分利润用来收买官员,扩充帮派,严重影响了美国当时的社会治安,使美国芝加哥一时间成为了著名的世界“犯罪之都”。

(美国芝加哥黑帮)

1929年——1933年,美国暴发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人大批失业,中小企业主纷纷破产,使得民间对酒精的需求更是空前高涨,不少人开始呼吁美国当局终结这份荒谬的律令。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立即与美国议院达成协议,终止了这项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为荒谬的法令。

不过,禁酒运动对社会的影响不可能一日之内完全消除,在罗斯福总统宣布放开民间禁酒令后,美国海军部当中的保守派高层拒绝恢复对士兵的酒精供应。因此,在1933年之后,美国的禁酒运动实际上在美国军队中仍在延续,这也是为何美国海军中的美国大兵,宁愿冒着被上级惩罚的风险,也要偷尝一口酒的原因之一。

(美国海军)

为了让美国大兵彻底告别究竟,美国的海军部高层与美国大兵进行了一番“斗智斗勇”的较量——在“鱼类果汁”的消息传到美国海军部的耳朵里后,海军部先是往Mk 10和Mk 14两款鱼雷中加了一种名为“粉红女士”的染色剂,使鱼雷内的乙醇发生变性,同时还加了一部分甲醇,防止美国大兵通过勾兑其他含有乙醇的燃料,用来制作酒精饮品。

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时加入美国海军中服役的,有不少是高等院校毕业的高材生。在他们得知美国海军高层往乙醇里面勾兑了染色剂与甲醇之后,美国大兵采用了一种最原始和粗劣的提纯法,用一大摞挤压过的面包来过滤掉染色剂和甲醇,从而让鱼雷中的乙醇变得再次可饮用。

(参与制作鱼雷果汁的美国大兵)

不过,这种粗劣的乙醇提取法有着不小的风险,靠一大摞挤压过的面包有时不能将甲醇完全过滤出去,而甲醇本身对人体而言就有不小的毒性:饮用超过10毫升的甲醇,就可能导致人的视觉神经遭到破坏,从而永久性失明,而饮用超过30毫升的甲醇,则更是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在美国海军高层往鱼雷的乙醇中添加了甲醇之后,各个舰队经常报道出美国大兵误食甲醇导致死亡或双目失明的事故,美国大兵们对海军高层的这一行为表示十分愤慨,纷纷谴责海军高层这是“痛击队友”的行为。考虑到士兵的死亡和失明会影响部队的整体战斗力,所以美国海军高层最终放弃了往鱼雷中添加甲醇的办法,转而往鱼雷中加入了一些巴豆油。

(巴豆)

巴豆虽然对人体而言有一定的毒性,但少量摄入巴豆油对人体最大的影响也不过是拉几天肚子。对于一些嗜酒如命的美国大兵来说,用拉肚子的代价来换一口酒喝也是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

不过,在美国海军中又有聪明人出现,发现了针对美国海军高层往鱼雷里加大豆油的办法——巴豆油的沸点要比乙醇的沸点高2倍多。因此,美国大兵们发明了一款蒸馏器,将煮酒的温度调整到75℃以上,如此一来乙醇就挥发掉了,只要等到乙醇气体液化,美国大兵就可以得到几乎100%纯度的酒精,这种酒精在和菠萝汁进行勾兑后,美国大兵将这种饮料称之为“吉利酒”。

(美国大兵制酒)

有句话叫“墙内开花墙外香”,美国海军高层整治美国大兵的损招,在自家人的身上并没有起作用,反而在欧洲战场上干出了不小的功劳——英国海军在听闻美国海军高层的种种事迹后,与挪威游击队取得联络,在德国U型潜艇支队士兵食用的鳕鱼中添加了大量巴豆油,鳕鱼的腥味刚好可以掩盖过巴豆油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德军无法通过“蒸馏”鱼的方式,将巴豆油过滤掉,因此德国U型潜艇支队士兵被同盟国联合搞出来的“损招”,整得上气不接下气,最终输掉了战争。

即便巴豆油在欧洲战场上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美国大兵“偷酒”的问题却依旧没得到解决,这让海军高层一时间束手无策——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与美国当局签署了三年协议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改进鱼雷性能和驱动能源,美国大兵“偷酒”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

(爱因斯坦)

原来,美国大兵能够拆开鱼雷,从鱼雷里提取乙醇制造饮料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海军的鱼雷故障率低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程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普遍使用的Mk 10和Mk 14鱼雷出现了大批无法爆炸的故障。1943年,美军黑鯵号潜艇追击日军军舰图南丸号,先后发射15枚鱼雷全部哑火,引发了日军官兵的集体嘲笑。

据统计,在美军对Mk 14鱼雷进行改进之前,这款鱼雷的故障率高达70%,有时这款鱼雷在发射出去后,还会出现原路返回,痛击友军的现象,所以被日本海军戏称为“铁棍鱼雷”,就连美国大兵都忍不住抱怨:“Mk 14鱼雷的设计师一定是日本鬼子派来的,因为它最可靠的地方就是它的不可靠性。”这也是为何美国大兵似乎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拆鱼雷换饮料喝——因为Mr 14鱼雷几乎没有任何危险。

(Mk 14型鱼雷)

后经过爱因斯坦对这款鱼雷的考察,他提出了Mk 14鱼雷的三点致命性问题:触发引信的强度不足、磁场引信容易受到干扰、航行深度超过设计深度。

美军的鱼雷之所以会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会出现如此荒唐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人员的腐败和不作为:从1923年——1940年间,美国海军的鱼雷基本上由纽波特的海军鱼雷站独家供应,其他的鱼雷制造商大多数在华盛顿会议后,由于海军裁军而被迫关闭。垄断了美国海军鱼雷供应的纽波特海军鱼雷站将鱼雷指标制定得很低,在测试中只要求鱼雷击中静止目标即可,对鱼雷的性能却鲜有问津。

(美军Mk 14鱼雷)

面对着爱因斯坦这份证据确凿的产品报告,纽波特海军鱼雷站羞愧难当,表示一定会着手改进鱼雷性能,到太平洋战争尾声,美军鱼雷普遍采用电力驱动的方式,不再使用乙醇作为鱼雷燃料,这就让美军士兵从鱼雷中“偷酒”的现象基本销声匿迹。外加上鱼雷的炸药从TNT换成了破坏力更强的TORPEX炸药,使美军的鱼雷性能大大提升。1944年,日军堪称性能最强的大凤号航母被美军的大青花鱼号潜艇的一枚鱼雷击中并沉没,从此更增加了美军士兵对海军鱼雷的信心。

随着战事的逐渐顺利,美国海军高层也逐渐放宽了对美国大兵的种种限制,并在太平洋战争结尾恢复了美国海军中的酒精饮品供应制度,使美国大兵不再需要偷酒解馋。但是,“鱼雷果汁”作为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饮料,被永久保留了下来,时至今日在美国仍是一款风靡的饮品。

(美国鱼雷果汁)

或许,当今天的美国人民在欢声笑语中开启一瓶菠萝口味的“鱼类果汁”时,总不禁会想起太平洋战争时期,那些为了捍卫世界和平献出生命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