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应用科学 > 军事

军事

AK47上跳的难题无法解决,为什么专家在出弹口切一刀,问题基本解决

发布时间:2022-06-11军事 养生王
在人类的战争历史中,从早期的棍棒石球,到后来的刀剑戟戈,直到近代,才出现了所谓的“热兵器”,即枪炮。值得一提的是,AK47算是人类历史上杰出武器之一,它的出现改变世界战争的格局,但不过该武器问世的时候

在人类的战争历史中,从早期的棍棒石球,到后来的刀剑戟戈,直到近代,才出现了所谓的“热兵器”,即枪炮。值得一提的是,AK47算是人类历史上杰出武器之一,它的出现改变世界战争的格局,但不过该武器问世的时候却自带一个难题,直到70多年才被武器专家基本解决,究竟是什么难题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

AK47上跳的难题无法解决,为何专家在出弹口切一刀,问题基本解决

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很多人对战争武器的认识大多源于一些射击类游戏,比如《穿越火线》和《反恐精英》。在这些游戏中,各种射击武器令人眼花缭乱,但使用频率最高的武器是AK47,而且在游戏之外的真实战争中,AK47也是射击武器的宠儿之一。AK47产自于俄国,其中的“A”表示自动,“K”是发明者卡拉什尼科夫首字母,而“47”是生产年份,即1947年。自AK47问世以来,它就以可靠和耐用为卖点,迅速销往了全世界,在连续射击时发热小,在低温环境也下不会卡壳,尤其是在沙漠地区,更不会因为进入沙粒而报废。最关键的是,AK47维护和使用都简单,即便是一个没有摸过武器的士兵,也能迅速上手和拆解。

AK47上跳的难题无法解决,为何专家在出弹口切一刀,问题基本解决

就这样,AK47成为了世界“网红武器”,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射击武器自然也是如此。因为AK47结构简单,所以在设计上就无法尽善尽美,于是枪口上跳,首当其中成了被诟病的问题。武器专家们表示,枪口上跳就是在射击时,枪口因后坐力会抬起来,很影响射击精度,有时候空壳还会飞出来打在脸上。因此,影视剧使用AK47总有一些奇怪姿势,比如横着拿枪或者举过头顶,其实都是为了克服上跳问题。

AK47上跳的难题无法解决,为何专家在出弹口切一刀,问题基本解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俄国武器专家们也经过深入研究,他们为了保持AK47的原样,并且还不增加成本,于是就在第二代AK47的枪管上斜切了一刀。其实,这种方式在专业上称之为“枪口补偿”,切割斜口的作用是平衡枪口气流。在射击的过程中,火药爆炸会产生一股高速气流,当气流遇到斜口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此外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就抵消了枪管向上的力。从理论上来说,这样做能保持枪管平衡,但在实际射击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因此第二代AK47有些许的改善,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枪口上跳难题。

AK47上跳的难题无法解决,为何专家在出弹口切一刀,问题基本解决

射击武器是很精密的,一点点偏差就会在实际使用过程带来麻烦,其实AK47有枪口上跳难题也不是它的个例,其实很多射击武器都有,只是程度上有偏差,也不是俄国武器专家无法解决枪口上跳难题,而是没有找到低成本的解决办法,因为AK47主打的就是性价比,说白了就是售价便宜,差不多是其他射击武器价格的十分之一,所以如果增加成本解决枪口上跳难题,还不如不解决,毕竟看在便宜耐用的份上也都不计较。

AK47上跳的难题无法解决,为何专家在出弹口切一刀,问题基本解决

在2017年,距离第一支AK47问世已经过去了70年,很多人早已经把AK47枪口上跳当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有人表示“枪口不上跳的AK47是山寨货”,因此各国的专家也都不再花时间解决这一问题。然而,我国的武器专家却要较真,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反复实践,我国专家找到了一种方式,可以低成本解决AK47枪口上跳难题。我国武器专家采用的方式也是“枪口补偿”法,不过不是在枪口切开斜面,而是加装一个孔管。

AK47上跳的难题无法解决,为何专家在出弹口切一刀,问题基本解决

孔管设计很巧妙,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开孔,在射击时产生的气流就会从孔洞排出,保持枪杆的稳定。类似的做法就像给枪管装了一个消音器,解决射击时产生的炸药爆炸声,而孔管的作用就是保持平衡。值得一提的是,孔管也算是AK47的一种选装配件,买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因此不会增加AK47本身的成本,反而还能赚取一定的利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孔管的作用是基本解决了上跳问题,有时候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还会出现一定的上跳现象,因此我国武器专家们也还要继续研究,直到把问题彻底解决。

现如今,世界大环境是和平的,我们的国家也是和平的,但是我们对武器的研究却一点都不能松懈,因为当今世界也变化万千,虽然我们今天能睡个安稳的好觉,但谁知道明天会不会被枪炮声吵醒呢?所以只有时时刻刻准备着,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资料:

《现代枪械大百科》作者:《深度军事》编委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