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应用科学 > 军事

军事

萧克上将如何评价林彪?大体中肯,但其“过分自尊,不大容人”

发布时间:2022-10-01军事 养生王
如何评价林彪?这是一个难题。从功劳来说,林彪作为开国元帅中排名第三,且最年轻的元帅,军事生涯的辉煌毋庸置疑。他率领的四野从南打到北,一路所向披靡。其中包括为解放华南、西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的衡宝战役

如何评价林彪?这是一个难题。

从功劳来说,林彪作为开国元帅中排名第三,且最年轻的元帅,军事生涯的辉煌毋庸置疑。

他率领的四野从南打到北,一路所向披靡。其中包括为解放华南、西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的衡宝战役。

可惜人无完人,林彪在后期犯下的种种错误,同样无法忽视,这也让历史对他的评价变得复杂起来。

1993年,当人们想要全面记录衡宝战役这场意义重大的作战时,组织编撰的工作人员就因为林彪犯了难,不知是否该弱化他在其中的存在感与作用。

为难之际,他们找到了当时和林彪一同指挥此战役的开国上将萧克。

了解来龙去脉后,萧克坚定表示:要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写,不能因为林彪犯了错误就否定他的功绩。

不过萧克也曾坦言林彪有两个缺点:一是过分自尊,二是不大容人。

萧克:和林彪合作得很好

说起来,萧克和林彪两人颇有缘分,两人前半生的人生轨迹有着很多重合的地方

1924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于广州黄埔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新型的革命军事学校。

孙中山

开学典礼上,孙中山铿锵有力地说:“开办黄埔军校,其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至此以后,黄埔军校便成为了全中国广大热血青年梦寐以求的学府,亦是享誉海内外的“将帅摇篮”。

而萧克和林彪都于1926年3月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彼时两人分别为19岁、18岁。

萧克

后来,萧克和林彪双双加入叶挺将军的“铁军”,参加了北伐、南昌起义等多场战斗。

只不过,身为校友兼战友的二人,却是在井冈山时期才互相认识、开始合作的。

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林彪一直跟着起义部队,并凭借出众的战斗能力迅速晋升。

萧克则在南昌起义时因为部队被打散,中途回到家乡组织游击队,后来才作为湘南农军来到井冈山,军中资历因此稍低一筹。

无论是当连长、营长还是支队参谋,他的直接上级都是比自己小5个月的林彪。

但萧克并没有觉得不服气,恰恰相反,他对林彪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和强大的治军能力都深感佩服。

的确,林彪是个兼具天赋与努力的天才。

林彪

每次作战之前,他都会亲自到前线场地查看,一边看一边迅速在脑中模拟出排兵布阵和组织宿营的状况,并同萧克商量部署的具体细节。往往是场地走一圈,方案命令就拟好了。

在管理军队上,林彪更是有一套自己的策略。喜好阅读兵书的他,总是能从各种书本上汲取到有价值的东西,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对军队的训练当中。

例如1929年打下龙岩时,部队收缴到一本国民党军操典,林彪研究后认为非常不错,便亲自精选出部分内容,让萧克刻腊版印发下去,作为部队教材。

能把工作做得这般细致且高效,无疑是一种超常的本领,与林彪共事期间,萧克学习到了很多。

当然,林彪对萧克的能力也是非常认可的。

彼时正值战乱时期,民生多艰,红军队伍里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并不多。

因而,林彪格外看重出身书香门第、师范学校毕业、文化素养和军事素养双拔尖的萧克,还将训练教导队的重任都交给了他。

萧克身兼两职,战斗打响便站在林彪身旁一起冲锋陷阵、指挥作战,没有作战计划时则扎根教导队,事无巨细地亲自负责军事教育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后,萧克曾先后担任军事训练部部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等要职,扛起了筹建军事学院、组织编写军事条令、指导全军军事训练等责任。

而开展这些工作依仗的经验,大多正是从林彪手下积累来的。多年后回想起来,连萧克自己都不禁感叹,这就是自己军事教育生涯的起点。

或许正是源于相互的了解与信任,解放战争爆发,四野南下进军中南时,林彪作为司令员,直接点名要时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的萧克,来当自己的参谋长。

于是,这对阔别许久的老搭档再次聚到一起、进军中南。

二人不仅强强联手取得了辉煌战绩,更打出了一场值得载入军史的经典战役——白崇禧3个军部、5个师整整4.75万余人全部折在了衡宝战役里,桂军几乎付出了全军覆没的惨痛代价。

要知道,战斗刚打响时,有着“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还以为自己的部署天衣无缝。

他选择在衡阳至宝庆一带公路和粤汉铁路衡山至乐昌段构筑防线,这样不仅输送兵源更方便,还可以与西面的宋希濂、于汉谋形成呼应之势,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优秀配置。

可架不住林彪棋高一着。看着白崇禧的这种摆法,林彪见招拆招,决定兵分三路,远距离迂回包抄的战术:一路去切断白崇禧的撤退路线,一路牵制宋希濂的部队,一路直接插进桂军的后方将敌人一举歼灭。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白崇禧的谋划就全垮了,只能做困兽之斗,看着自己的桂军一点一点被打垮。

白崇禧

可以说,林彪的优秀指挥能力在衡宝战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有胆识、有谋略,更有从不轻敌的好习惯。哪怕在部队已经取得巨大优势的前提下,他也会谨慎认真地对待每一场战斗。

直到多年后回忆起此战,萧克都难掩激动,直言夸赞“打得很好”。

而对于其中与林彪和合作,他也表示双方配合得很好,自己对林彪的指挥很尊重,而林彪对自己的工作也非常的信任。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萧克没有说出来的是,在这一期间,其实发生了两件事情让两人的关系产生了嫌隙,林彪甚至还因此记恨上了自己。

林彪“记恨”萧克

第一件事情发生在衡宝战役之前。

1949年6月,部队就中南地区今后几年工作的重点展开了讨论。

经过充分的研究调查,萧克提出应该把未来的工作重心落在城市,不料林彪的想法恰巧相反。

萧克

林彪认为农村发展才是重点。而且为人自负的他根本听不进去别的意见,不管萧克等人怎样阐述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他都置若罔闻,始终固执己见。

最后还是中央亲自向四野下发“将重心放在城市”的命令,才终结这场纠纷。

林彪的“独断专行”让萧克大为吃惊。要知道土地革命期间,林彪还是个非常民主、善于听取下级意见的人,怎么现在突然变得这么专断了?

事实上,林彪性格上的变化,很大程度都是源于地位和声誉的提升。

土地革命时期,林彪虽然初露锋芒,但毕竟年少经验浅,在部队并没有多大影响力。

可到了解放战争,情况就迥乎不同了。

靠着枪林弹雨中打出来的辉煌战绩,林彪一跃成为了全军战士敬仰的“军神”,还引领着战斗力数一数二的四野,整个人自然就“飘”了起来,个人野心更是日渐膨胀。

别说容不下异于己的意见了,整个人的性格都越发孤傲。

林彪

像是未来发展方向一事,原本只是正常合理的讨论,中央的决定也是出于大局考虑的客观选择。

谁知林彪竟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认为萧克故意和自己作对,害自己丢了面子,便千方百计找机会肆意打击报复。萧克因此过上了一段非常屈辱的日子。

第二件事情,则发生在衡宝战役之后。

打了大胜仗,四野上下都很高兴。为了尽快弄清楚战果向上汇报,萧克连忙组织情报部门对准确战果进行调查统计。

不料期间,林彪突然向中央军委提交了一份报告,上面确切指出——一举歼灭国军第7军,外加第46军38师。

萧克知道后非常震惊:明明调查还没有结束,林彪的数据是怎么来的?

正当他狐疑之际,部队意外发现了38师残余部队的活动迹象。萧克这才恍然大悟,林彪所上报的内容,根本是他自己的随口胡言。

萧克为人正直,一向主张实事求是,见林彪没经核实就夸大其词地上报战果,心里说不出的别扭。

为了纠正错误,萧克连忙亲自负责起数据统计,并很快得出了准确的歼敌情况。萧克将相关资料交给林彪,希望他尽快重新上报。

没曾想,林彪为了保全所谓脸面顺带邀功,居然决定“鱼目混珠”,继续把漂亮的假成绩单当做真的。

这两件事情给萧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经将林彪视为罕见英才的他,由此对林彪产生了新的评价:林彪有两个缺点,一是过分自尊,二是不大容人。

但凡是和林彪共事过的人,都对他这些缺点有着或多或少的认识。

例如聂荣臻元帅在红一军团时,就曾与林彪搭档了4年之久。期间两人大大小小摩擦不断,还爆发过4次激烈争吵,场面一度闹得非常难看。

要知道,聂荣臻向来以性格“温良谦恭让”著称,还被毛主席亲口称作“厚道人”。可就连他都受不了林彪的脾气,公开评价林彪:是个很难合作的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不单单针对同期、同级的战友,林彪有时连上级都不放在眼里。

早在井冈山时期,时任连长的林彪就曾看不起周子坤营长;当营长后,林彪又反对团长王尔琢;到了纵队,他还直接把党代表谢为俊给挤走了。

等到新中国成立,位高权重的林彪仗着自己战功赫赫,甚至针对起了曾经的伯乐——朱德总司令。

朱德

很少有人知道,林彪在黄埔军校的表现并不突出,不仅成绩一般,性格也非常腼腆,所以很少有人重视到他。

而他之所能够从一个无名小兵迅速脱颖而出,离不开朱德的慧眼识英。

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坐镇耒阳48天,指挥湘南各县进行武装暴动。当时,初出茅庐的林彪还只是革命军第一师一营二连的连长,奉命驻扎在敖山庙一带。

这一天,敖山庙被敌人一个团攻击,林彪临危不惧按照朱德的指示设伏阻敌,竟然用一个连打败敌人一个团,创造了我军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朱德对林彪的表现非常惊喜,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便直接将其提拔为营长。

以此为开端,得到“表演舞台”的林彪,随之开启了自己的传奇军旅生涯,一步步迅速成长为共产党军队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将领。

都说“知遇之恩不能忘”,但林彪的“报答”方式着实令人咋舌。

他不仅经常口出恶言中伤朱德,一次会议上甚至直接指着朱德破口大骂,说“这个总司令没有当过一天的总司令,对革命没有半分贡献。”

至于萧克,更是因为无意间“得罪”了他,被林彪记恨、针对了很长时间。

1958年,在林彪的故意指责之下,萧克直接被下放到农垦部任副部长,手里的枪械被换成农具,负责起拓荒种植。

借用萧克在回忆录中的一句话:“以他(林彪)当时的地位和影响,那种指责对我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

到了何种程度呢?因为郁结难舒、精神高度紧张,萧克的身体每况愈下。有一次竟然在走回办公室的路上大口吐血,差点丢了性命。

可即便如此,晚年谈及林彪时,萧克也没有为了泄愤而故意歪曲事实,仍然坚持要对林彪做客观评价。

如何正确评价林彪

不得不承认,在共产党众多将领中,林彪的确是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个,也是评价起来最困难的一个。

和彭德怀等将领爽朗火爆的性格不同,林彪的个性深沉内敛,很少与人聊天,更不会和人开玩笑、同战士们打成一片。

即使是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搭档,林彪也从不感情外露,与谁有过推心置腹的交流。

林彪待人处事总是有所保留,包括在毛主席面前,他也是惜字如金,非深思熟虑绝不开口。

林彪和毛主席

透过他脸上复杂阴郁的表情,人们很难猜透他到底在想什么,更难了解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林彪犯下大错,人们才突然发现,原来这位开国元帅沉默寡言的背后,竟充斥着复杂的心计和野心。

有一句一针见血的讽刺是:“坏人做了一件好事,叫浪子回头;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却被称作原形毕露”。

落到林彪身上亦是如此。一时间,全盘批评、否定他的声音占据了舆论主流。

这种论调犹如奔腾洪水铺天盖地的打来,很多人都被裹挟其中失去了自己的判断。林彪过往的种种功绩仿佛彻底蒸发,一夕之间他便沦为了一个“纯粹的恶人”。

然而,因林彪受到极大伤害的萧克却没有人云亦云。他始终客观的看待林彪,公正地评判他的功劳和过失:“有军事才能,沉默寡言,心机深沉。”

萧克这一生都在为革命工作,作为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他在战争中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建国后也始终不改初心,从不邀功请赏,仍然是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

正因如此,1955年授衔时,很多人都为萧克只得了一个“上将”而不平。大家都认为他革命资历老,战功彪炳,至少也值得一个“大将”才对。

不过萧克却将这些荣誉、军衔都视为身外之物,毫不在意。

他真诚地表示,无数战士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跟他们比起来自己已经非常幸运了,至于评不评衔、评什么衔自己都无所谓。

不在意名利荣誉,也从不趋炎附势说违心话,尊重事实,更尊重每一个人,这便是萧克。

萧克

或许也正因如此,1993年,当筹备撰写解放军军史的工作人员,为林彪相关内容愁得焦头烂额之际,他们才会特意请教萧克的意见。

而萧克得知情况后,也不出所料地给出了答案:“实事求是,功过分明。”

他强调必须要客观地看待林彪的功劳,不能因为他犯的错误就把之前干得正确的事一杆子打翻,这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萧克第一次坚持为林彪说话。

有一年,萧克故地重游,回到了当年革命工作的地方参观。

途径当地的纪念馆,萧克心情激动地走了进去,怀着无限的怀念之情认真参观起展品来。每看到一个展品和图表,他都要仔细询问解说员东西的来历。

在参观到一顶机关枪时,解说员介绍道:“这是朱老总阻击敌人时用的机关枪。”

听到这话萧克立马低下头仔细观察,疑惑地问:“这是朱老总用过的?”

一旁的负责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萧克却连连摇头,斩钉截铁地表示,这个不可能是朱老总用过的。

作为革命年代的亲历者,萧克清楚地知道:部队里分工明确,大家各司其职。不到紧要关头,就是团长也不可能端着机关枪和敌人打,更别说指挥全局的朱总司令了。

原来,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土地革命时期,林彪因贪生怕死,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动摇了军心,最后还是朱老总抱着机关枪上阵冲锋,这才打退了敌军。

听到这个离谱的传言,萧克是又好气又好笑。

作为林彪曾经的下级,萧克知道林彪的种种缺点和错误,更知道林彪勇猛果敢的作战风格,什么临阵脱逃、畏战怕战都是无稽之谈。

因此,对于这种荒谬的故事,萧克非常愤怒地当场予以反驳。

正是有了萧克的坚定辟谣,那些以瑕掩瑜、故意抹黑林彪的传闻,才终于得以遏制停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萧克光荣离休后,又充分发挥起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一头扎进对军史、党史的研究中,先后编撰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部革命书籍。

在此期间,他偶然发现部分同志经常将私人情绪带入工作,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理解来编造材料,歪曲史实,导致内容不够客观。

为此,萧克特意提出了“研究历史不唯上,不唯亲,不唯权势”的主张,坚决反对人云亦云的做法。

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萧克利用自己真实的记忆和不偏不倚的态度,纠正了许多讹传,保证了历史书籍的客观和公正性,为我党我军保留珍贵的历史记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