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应用科学 > 健康科学 > 养生

养生

心脏支架术后,心绞痛已经不发作,为什么还要吃药?

发布时间:2022-08-15养生 养生王
很多冠心病患者,在做完支架之后,发现还是要吃很多的药。心里不禁都有这样的疑问:支架做完了,现在心绞痛也不发作了,为什么还要吃这么多的药呢?今天陈大夫就谈一谈这个话题,支架术后为什么还要吃药?还需要吃哪

很多冠心病患者,在做完支架之后,发现还是要吃很多的药。心里不禁都有这样的疑问:支架做完了,现在心绞痛也不发作了,为什么还要吃这么多的药呢?今天陈大夫就谈一谈这个话题,支架术后为什么还要吃药?还需要吃哪些药?

简单介绍下冠心病

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中,冠状动脉指的是发病部位,也是供应心脏自身血液的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斑块。冠状动脉发生斑块后,随着斑块的变大,阻碍血液的流动,导致心脏缺血的发生。所以冠心病的本质,就是冠状动脉斑块的产生,导致心肌细胞的缺血。心肌细胞缺血后,细胞无氧代谢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刺激神经,导致心绞痛的发生。

二、冠心病的分类?

冠心病是一个统称,根据患者斑块是不是稳定,可以分为慢性冠脉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冠脉病就好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只要长期服药就可以了。而急性冠脉综合征,则完全不同,相当于一种急性病,不及时处理,会有生命危险。

(一)慢性冠脉病

1、稳定型心绞痛

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这些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动脉斑块产生。当斑块比较小的时候,对心脏的血液供应没什么影响。当斑块导致的狭窄程度在50%-70%以上,在休息的时候,可能也没有什么症状。但是当活动的时候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由于心脏对血液的需求增加,但是由于冠脉狭窄,血液供应无法增加,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心肌细胞的缺血,导致心绞痛的发生。

这种心绞痛比较有规律,有诱发因素,容易在活动、爬楼梯等劳力的情况下发生,休息后可以迅速地缓解。因此,也叫劳力性心绞痛。

随着斑块进一步的增大,引发心绞痛的诱因会进一步的减轻。比如原来要慢跑才会诱发,严重后可能走路稍微走快点都会诱发。而且随着斑块的增大,斑块也可能由稳定变得不稳定。

2、缺血性心肌病

指的是冠心病时间比较久,但是由于没有好好的治疗,导致长期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纤维化,从而导致心衰的发生。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发生在一些农村病人身上。由于平时不怎么出医院,身体不舒服从来都是熬一熬。当冠心病发展到心衰的时候,熬不住了,才不得不去医院。

3、隐匿型冠心病

也叫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指的是能检查出存在心肌缺血,比如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但是患者并没有心绞痛的症状。明明有心肌缺血,却没有症状。对于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太清楚,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比如糖尿病患者,病程比较久,导致自主神经出问题不容易感受到疼痛。或者有些人天生不怕痛。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指的是斑块不稳定的情况,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相对于稳定型心绞痛而言的,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稳定型心绞痛是因为活动后心肌细胞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冠脉无法提供,是一种供需不平衡导致的心肌缺血。因此,活动的时候,心绞痛发作。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斑块破裂、溃疡等情况,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在斑块狭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加重了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因此,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休息的时候也会发生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从名字上看,心肌细胞已经因为缺血出现坏死。这是与冠心病其他类型本质上的区别,虽然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都存在心肌缺血,但是心肌细胞并没有坏死。急性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区别,主要是看斑块破裂后,冠状动脉有没有100%的被堵塞,如果是100%的堵塞,心电图上ST段会抬高,否则的话,ST段不抬高。相对来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更重,更凶险。

心脏支架的作用

心脏支架,准确地来说是冠状动脉支架,因为支架是安装在冠状动脉,通过支架把斑块撑开,使狭窄的地方不再狭窄。支架有哪些作用呢?

1、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来说,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心绞痛发作,随着斑块的长大,更轻的活动量也会诱发。这样的生活质量是很差的,而通过支架技术把冠状动脉狭窄的地方重新撑开,就可以解决问题。

2、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来说,是救命的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凶险,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支架技术,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来说,支架是救命的技术。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很高,如果发现了不稳定型心绞痛,通过支架技术,及时地把不稳定的斑块处理掉,也能避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支架术后,患者还需要服用哪些药物?

有些患者认为,装了支架之后就可以不用吃药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支架后,有些药还是要吃的,有些药甚至比装支架前吃得更多。

1、抗心绞痛的药物,如果心绞痛不再发作,可以不用吃

如果装了支架之后,狭窄的血管重新开通,活动后心绞痛就可能不再发生。因此,之前服用的抗心绞痛的药物可以不用吃了。常见的抗心绞痛药物包括硝酸酯类(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钙离子拮抗剂(比如硝苯地平)、β受体阻滞剂等。

2、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是用来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冠心病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而支架术后,抗血小板药物不仅不能停,而且需要双抗(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年,而且双抗1年后,继续单抗(服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

支架后,为什么要双抗?

支架后双抗主要是为了防止支架内血栓的形成。现在用的支架属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相对于第一代的裸金属支架,第二代支架主要是为了解决支架内再狭窄问题。第一代裸金属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很严重。支架在进入血管后,血管内皮很快就会把支架覆盖,而且由于支架属于异物,会导致内皮增生,这样支架内的血管内皮增生,会导致支架内再次的狭窄。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是在支架上涂有一层药物,这种药物可以延缓血管内皮的增生,这样就可以防止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发生。但是,血管内皮生长被抑制后,支架直接暴露在血管中的时间就变久了,容易产生血栓。因此,需要服用双抗至少1年来防止支架内血栓的产生。1年后,可以长期服用1种抗血小板药物。

3、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患者必须服用的另一种药物。不管有没有装支架,都必须长期的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是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的破裂,也是用来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一个支架,通常只能解决一处狭窄。而每个人冠状动脉主要有3条,可能狭窄的部位不止一个地方。有些地方存在斑块,可能狭窄程度不重,不需要支架处理。因此,装了支架,他汀还是需要继续服用。这样可以防止其他地方的斑块继续地长大。

除了吃药外,患者还需要怎么做?

冠心病属于慢性病,一旦得病,患者就要做好一辈子跟冠心病斗争的准备。除了有些药物还需要继续服用之外,还有些注意事项需要明确。

一、坚持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干预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就是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各种因素,除了年龄、遗传这些没办法干预的因素外,其他因素都要尽量去干预。

比如有些不良的嗜好需要干预,比如吸烟的要戒烟,喝酒比较多的,要戒酒或者少喝酒。肥胖的患者,要去减肥。平时运动量比较少的,要坚持的运动。有些慢性疾病需要积极的干预。比如有“三高”的要积极的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至少降到140/90mmHg以下,65岁以下的成年人,血压最好能降到130/80以下。同样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也要降到规定的范围,比如糖化血红蛋白要降到7.0%,甚至6.5%以下。而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低密度脂蛋白是衡量他汀类药物是否他汀类药物有没有达标的一个准绳。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至少降到1.8以下,最好能够降到2.6以下。

二、坚持对生活方式的干预

除了要戒烟、戒酒等措施以外,在饮食方面,要做到低盐低脂饮食,有糖尿病的还要做到低糖饮食,要少吃多餐。另外,还要规律的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坚持中等强度的运动等等。

总结:

心脏支架对于冠心病来说,尽管作用很强大,但是依然属于治标不治本的一项治疗方法。得了冠心病,就要有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准备。像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即使装了支架还是要继续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