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文学 >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水中有橘乡》:平凡的力量最触动心灵

发布时间:2022-07-06儿童文学 评论者
2019年起,出于对“南水北调”工程溯源的关注,作家黄春华深入丹江口水库移民村,进行实地考察,写出《水中有橘乡》这部长篇儿童小说。这本书能让如今的孩子,也让更多人回顾那段岁月,读一读“南水北调”背后的

2019年起,出于对“南水北调”工程溯源的关注,作家黄春华深入丹江口水库移民村,进行实地考察,写出《水中有橘乡》这部长篇儿童小说。这本书能让如今的孩子,也让更多人回顾那段岁月,读一读“南水北调”背后的感人故事,更加深刻理解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水中有橘乡》描写了丹江口水库移民村的发展现状,描绘出一幅库区移民村的居民们如今真实动人的生活图景。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建袜子厂、培育葡萄园等特色农业产业,自力更生发展经济,展现了库区发展的新面貌和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书集中展现了在新时期,国家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扶持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是一部主题积极、内涵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

独特视角,小中见大。在创作手法上,在“南水北调”这一宏大历史事件背景下,作者以“外地城里孩子”的视角来叙述移民村的现状。外地孩子眼中的移民村是什么样呢?这种写法为小说设置悬念,为后文埋下伏笔。

鲁禛彦是一个生活无忧无虑的北京孩子,没吃过什么苦,更没见过贫困的山村。由于父母双双要去援助丹江口库区移民村建设,她很不理解,被迫接受父母的决定和安排,来到丹江口孙家大湾上学。在新的环境中,鲁禛彦遇到了毅然回乡支教的黄老师,结交了可爱的同学小木和水鸭子,认识了毕生守候乡土橘园的“老倔头”,得到了小木奶奶的多次悉心照顾。鲁禛彦最初不情愿,对父母十分埋怨,刚到农村环境不适应;一年后,她逐渐理解移民们心底遭受的创伤,习惯和留恋当地的人和物,爱上那片充满情义的橘乡。这种孩童视角的叙述反差,增加了该书作为儿童小说的亲近感和共情性。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纯粹的、未经过滤的,以她的视角,我们对历史的感知方式更为直观真实。

抒写乡情,寄予希望。虽然是一部题材厚重、情感深沉的小说,但本质上抒写的是最常见、最本真的人们,展现了他们扎根乡土的执着精神和奋进向上的希望力量。

60余年来,丹江口水库枢纽工程几次修建。许多库区居民的祖辈、亲人们因为工程建设,不得不背井离乡移居外地,许多人辗转多年,只为回到故乡,却再一次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今的移民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父母和孩子长期分离,不少留守儿童很难和父母团聚。

小木、水鸭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虽然缺席了他们的童年,却塑造了他们坚强、自立的性格。他们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清贫却温馨。黄老师毅然放弃大城市优渥的工作机会,选择回乡支教,致力将“沧浪文化”发扬传承,师生间建立起朴实、真挚的情谊。即使物质匮乏,他们依然从容乐观,用双手的力量使家乡变得更好。

牺牲小我,礼赞奉献。橘园曾是丹江口库区居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小说中突出的人物形象是“老倔头”,他是当地居民中的“钉子户”,坚持不让技术员砍掉几十年来维持生计的橘园。“老倔头”的固执,一是不愿割舍对过去的怀念,二是对未来生活感到迷茫。最终,他放下心中的执念,同意砍掉橘园,选择将过往的苦痛沉入水下,带着对橘乡的美好回忆奔赴未来。“橘园”是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老倔头”只是当地人为移民库区做出自我牺牲的一个缩影。他们内心经历苦痛,舍小家为国家,让鲁禛彦和她母亲为之落泪。

读这本书是领悟和感动的过程。文学表现的魅力在于让读者抵达真实,抵达历史深处的悲欢。一渠向北流去的清水,是献给故园的离歌,是奔向希望的序曲。这是淳朴深沉的乡情和催人奋进的希望。库区移民村里平凡的儿童、老人、乡土风物,在字里行间以鲜活立体的模样呈现,时代感在60余年的时间跨度里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