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历史

历史

玄武门之变时,唐高祖李渊在皇宫里为什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发布时间:2022-10-09历史 月婵
玄武门之变时,唐高祖李渊在皇宫里为什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领自己的亲信,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首先,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李渊心知肚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有很多疑点,可谓波诡云翳迷雾重重,正史所载肯定不完全,但是由于史料所限,好多细节已不可考。比如在这场政变中李渊的态度和行为就让人很不理解。新旧唐书记载政变发生时他和一帮大臣在太极殿等着李世民兄弟前来议事,而资治通鉴则记载他正在玄武门附近临湖殿不远的海池湖中和一帮大臣划船。其实不管是太极殿等候还是海池中划船都不靠谱,因为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守候在玄武门外的太子府和齐王府人马一起进攻秦王府人马和守卫玄武门的禁军,把禁军统领敬君弘都杀了。史料说是泛舟,但这肯定也是不靠谱,玄武门之变前一年宫殿内各种漏水,搞得李渊的风湿都犯了,于是宫内水利大修,以那时候的技术,一年肯定是修不完的,既然修水路,肯定被搞的乱七八糟的,泛舟这个活动肯定是不靠谱。因此李渊的反常行为很可能有以下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情况,当时事发突然,来不及反应。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在临湖殿遇袭身亡的。临湖殿离太极宫不远,李世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死李建成后马上直扑太极殿,李渊猝不及防,被尉迟恭仗剑披甲进来逼宫。李渊本能的反应是李世民造反夺权,所以问发生了什么,尉迟恭说太子李建成造反,已经被秦王李世民杀了。恰在此时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方才知道里面出事了,于是奋力攻打玄武门,秦王府的人眼看招架不住,而且有人提出要直攻秦王府抄李世民后路,李世民老婆孩子还都在府中呢。所以李世民赶紧逼迫李渊下令让太子府的人停止抵抗。就在下令过程中,得知李建成已被杀的下属们也觉得再战斗已经没有意义,于是四散奔逃。

第二种情况,李渊不在皇宫内,如果真如史册记载的一般,李渊当时在泛舟,但是是被李世民挟持到了玄武门不远的临湖殿海池中划船。临湖殿在玄武门和太极殿中间,李渊划船的地方在临湖殿和玄武门中间。李世民干这事的前提也是能够控制李渊的贴身侍卫和玄武门的禁军。但是这么做很显然难度很大,如果他的确到了能控制这些力量的地步,那么他就不用发动玄武门之变了,因为没人敢撼动他的权威,李建成早把太子之位交出来了,甚至李渊也把皇位交出来了,不用这么费劲的先杀了李建成再逼宫了。

当时李建成的行进路线很显然是去太极殿而不是海池。因此真相很可能是,李建成并不是李世民骗进来的,而是李渊骗进来的。李世民将李渊控制后跟他交了底,让他选择是死是活,李渊选择了活,按照李世民的安排向玄武门禁军和近身侍卫下达了一系列看似正常的指令,所以没人觉得有啥不正常。第二天李世民截杀李建成,为了防止李渊出幺蛾子,就把他随身带在身边。李世民要在临湖殿动手,怕他跑了,也怕他误伤,就把他安置在海池的船上,四周布置弓箭手,李渊除非淹死无路可走。这才是李世民真正想要掩盖的事实。

综上,其实当时李渊并不是一声不吭,而是不得已而已。因为当时李世民的权利太大了,无论是想掩人耳目的突然袭击还是挟持都是不难做到的。

关于李渊,另有三事,颇可玩味:一是起兵之初,为了稳住突厥,不节外生枝,曾用极谦卑的语气给始毕可汗写过一封亲笔信,大意是,只要您不来捣乱,什么“子女玉帛”“坐受宝玩”“亦任可汗”(完全由您说了算)这招果然灵验,在最危险的时刻,以一纸之微避免了来自漠北的巨大威胁,司马光称此为“卑辞厚礼”,略有鄙薄之意,完全是书生之见,不足为训。二是在太原揭旗之始,正在瓦岗寨得意的李密,以盟主自居,派人送来一封信,以兄呼之,周围人十分不满,而李渊则心悦诚服地回了一封言辞恳切,充满感情的信,告诉李密:当今天下,除您而外,又谁可成大事?您作盟主,乃众望所归,若将来扫平四海,您能封我再做唐公,平生愿足矣。李密见信,果然大喜,对手下说:李渊都已屈服如此,天下不足虑也。须知李密并非等闲之辈,二信相较,云泥立判,已不需多言。三是唐朝建国后不久,两个重要功臣之一的刘文静即被除死,对此,后世史家有种种解读,其实问题远没有那么复杂,死刘文静,抑或是裴寂,或其他什么人,对一个封建帝王而言并不一定有什么特殊深意,用不着大惊小怪。

史载:“帝(李渊)特善书,工而且疾,真草自如,不拘常体,而草迹韶媚可爱,……走笔若飞。”所以说并不是李渊又多昏庸无能,只是大势已去,形式所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