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历史

历史

上甘岭战役中,秦基伟为什么会判断失误?王金山笑到了最后。

发布时间:2022-11-22历史 兵说
上甘岭战役中,秦基伟为什么会判断失误?王金山笑到了最后。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但是,这次战役的发起者范弗里特的初衷,仅仅是300人左右营级规模的“拔点行动”。而战斗一开始,志愿军一方无论是15军秦基伟还是3兵团王近山,都对美军进攻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机缘巧合之下,这一千人规模的“拔点”战斗逐步升级为10万人大战。

志愿军三兵团尽管在开局判断失误,但是在历时43天的苦战之后,仍然以伤亡1.2万人的代价捍卫了上甘岭地区的阵地,同时歼灭美韩军2.5晚年多人。这中间,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转折呢?

范佛里特

一、范弗里特的摊牌行动

1952年10月14,美军发起了针对五圣山的“摊牌行动”。

美军的进攻重点,一个是597.9高地(三角山),进攻这一高地的是美步7师31团(即北极熊团)1营、3营,防守该高地12个阵地的是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3营9连,加强8连一个排。

还有一个是537.7高地(也称北山高地,狙击兵岭),进攻该高地的是配属于美第9军的丁一权韩2师32团的1个营,而负责防守该高地的是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1营1连。

此战,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的范弗里特的追求并不高,“摊牌行动”仅仅定位于一次300人左右营级规模的“拔点”战斗。但是,向来以“火海战术”著称的范弗里特,还是毫不吝啬炮火的使用。

仅仅一天,美军出动200架飞机投弹600多枚,18个炮兵营发射炮弹30万。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地区被翻了一个底朝天,这一天下来,美韩军伤亡1900多人,志愿军伤亡550多人。

要命的是,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的防御重点,完全倾斜到29师一侧。

秦基伟

二、秦基伟和王近山判断失误

对于王近山而言,上甘岭之战是和范弗里特第三次掰手腕。

前面两次,王近山都吃了闷亏:第一次是第五次战役,180师遭遇范弗里特“回马枪”,结果牺牲3000余人被俘3000余人;第二次白马山攻坚战,38军由于连队文书谷中蛟投敌,突袭战变成攻坚战,38军歼敌韩9师等部9300人自身损失也有6700人。

王近山白马山攻坚前脚刚落下帷幕,范弗里特后脚就发起“摊牌行动”。

就在白马山攻坚战的尾声,王近山和15军军长秦基伟,对美军可能发起的反扑早有预判。但是,对范弗里特的进攻方向选择上,秦基伟把全军的重火力都放在了张显扬29师的平康方向。

和一马平川的西方山相比,五圣山地区有很多海拔500米到1000米的山脉,非常不利于美韩军机械化部队展开。所以,秦基伟判断美军反击方向在西方山,15军重武器都配属到29师方向。

王近山支持秦基伟的判断,所以五圣山的45师仅有屈指可数的迫击炮。

而美9军7师,则有大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飞机200余架。

上甘岭

三、美7师史密斯和45师崔建功

上甘岭战役前,美9军有4个师:美24、7师,韩2、6师。

为了保证“摊牌行动”拔点作战的成功率,军长詹金斯少将弃用美24师而重用史密斯少将接任师长的美7师。未战庙算,上甘岭战役一开局,美9军詹金斯就晃了志愿军15军秦基伟的腰。

接下来,美7师、韩2师与志愿军45、29、31和34师展开了车轮大战。

第一波,进攻597.9高地(三角山)的美7师31团,也就是第二次战役在长津湖被27军消灭过一次的北极熊团。同时进攻537.7高地(狙击兵岭)的韩军,也选用了实力较强的韩2师。

战前,韩2师32团1营参谋李镇球(李吉求)向135团投诚,团长张信元向崔建功汇报以后,崔建功和秦基伟对这一意外消息都有点不敢相信。所以,大战开始以后,45师一开始有点措手不及。

但是崔建功临危不乱,指挥3个团轮番出战。135团面对北极熊团,很快把对方打回原形。史密斯先后派上“矛头团”(32团)和“水牛团”(17团)。崔建功见招拆招,也把133团、134团推到一线。双方在只能放2个连的狭小地域,展开了车轮大战。

秦基伟发现判断失误以后,紧急调回炮兵,五圣山逐渐增加到火箭炮24门、火炮110门、高炮47门,归炮7师师长颜伏统一指挥。手榴弹和爆破筒坚持一周的崔建功,终于盼来了大炮的支援。

丁一权

四、韩2师丁一权和31师李长林

这是一场“人海”对“人海”,“火海”对“火海”的火拼。

激战12天以后,双方伤亡都在6000人上下,史密斯美7师首先扛不住了,3个团9个营有8个营失去了战斗力。兵无战心的美7师悄然退场,把进攻597.9高地(三角山)的任务让给了韩2师。

相比之下,由于韩2师的参战崔建功45师损失更大,全师27个连有16个打光重建。从平康方向29师抽调的86团、87团1个营、85团1个连,以及军警卫连1个排,参战后伤亡也比较大。

丁一权曾任韩军总司令,因为第五次战役韩军第3军崩溃而被撤职。随后留学美国,回来后降为韩2师师长,韩2师接管上甘岭战场后,45师退守的坑道陆续被了解志愿军的韩2师破坏。

由于战场表现较好,上甘岭战役期间丁一权升任韩2军军长。

11月1日,王近山决定预备队12军31师替换45师,91团3营8连接防597.9高地。

31师副师长李长林接过了崔建功的接力棒,继续和韩2师对抗。李长林在第五次战役深入“三七线”,带领91团在美韩军重围中辗转腾挪,不减1人胜利回到31师,战后不久提升副师长。

从师长这一级将领对比来看,志愿军的师长明显强过韩军的师长。

李长林

五、91团团长李长生和106团团长武效贤

志愿军31师91团团长李长生,也是一位打出来的战将。

由于上甘岭地区只能摆放2个连,所以从局部来看还是营级规模的战斗。但是,志愿军退守坑道、丁一权韩2师夺取上甘岭表面阵地以后,一家伙放了4个连,2个连在正面2个连在反斜面。

志愿军反攻夺回表面阵地以后,李长生对15军的打法提出了异议。

在李长生看来,45师和29师的密集防守很容易遭受“范弗里特弹药量”打击。于是,他向31师副师长和前线总指挥、12军副军长李德生提出改变战法的建议,改成“撒豆成兵”的“小兵群”战术。

按照李长生的建议,李德生给他派来炮团团长段学卿,协调炮兵打击韩军。

这样一来,志愿军“人海”对“火海”的战术,转换为“火海”对“人海”,志愿军的大炮专打前沿阵地50米到100米的韩军步兵。李长生团长这一创新性打法,成为上甘岭战役的一大转折点。

如果说,志愿军的师长比韩军的师长强一截,那么双方团一级指挥官的对比,志愿军的团长比韩军的团长简直强到没有朋友。上甘岭战役最后一星期,尤太忠34师的武效贤105团完美收官。

1952年11月25日,韩9师替换下被打残的韩2师,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

上甘岭战役被俘美军

上甘岭战役,秦基伟、王近山对敌情判断出现重大误判。

如果按照一般走势,志愿军很可能会和第五次战役、白马山攻坚战一样走麦城,但是,在韩军战斗力有了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志愿军的坑道、手榴弹和大炮一如既往的稳定,师、团级干部的临场指挥屡有亮眼发挥,“小兵群”战术等创新则改变了战役的进程。

所以,和范弗里特第三次掰手腕尽管开局不利,但是15军一线指战员临危不乱,奋勇杀敌,老大哥部队12军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志愿军的团队作战强于美韩军,这才让王近山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