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应用科学 > 军事

军事

军机叛逃为什么戛然而止?你不知道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2-08-13军事 养生王
上世纪80年代,军机(非运输机)叛逃台湾或韩国是一个政治影响大,又非常被动的政治事件,当然在国际政治影响层面上也尴尬万分。当时,防军机叛逃用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和狼狈不堪去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我们经历过的


上世纪80年代,军机(非运输机)叛逃台湾或韩国是一个政治影响大,又非常被动的政治事件,当然在国际政治影响层面上也尴尬万分。当时,防军机叛逃用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和狼狈不堪去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我们经历过的人非常有这样的感受。

[祈祷]谢谢你关注![祈祷]

就80年代中前段,先后叛逃台湾和韩国的军机有:1982年空军吴荣根(歼侦-6),1983年空军孙天勤(歼-7),还有我上文《我亲历了海军航空兵王学成叛逃事件,我说的真相才是真相》所述的1983年海军王学成(歼-5)、1985年空军萧天润(轰-5)、1986年空军陈宝忠(歼侦-6),1986年空军蔡莱田(歼-6)1987年空军刘志远(歼-6)等。

为了遏制军机叛逃的事件发生。当时军内有关部队穷尽了能所之能,想尽了能想的办法和措施,包括对飞行员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思想道德和爱国等革命传统教育,以及训战科目优化,减少单机科目,训练时派出“哨机”等。但却无济于事或收效甚微。

于是乎,痛定思痛,军内外有关方面和专家,在穷尽了所有办法和方式之后,转变思维方式。从“防人”向“技防”转变。这个“技防”就是通过研制智能防范电子设备,确保“空防”安全。

这里的“空防”是个专用名词,没有涉及过此次工作的人一般不大可能理解这二字的内涵。但这却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名词。此词看似与大家都知道的“防空”两个字只是调了个位置,可意思大相径庭。防空是防他人入侵之意,而“空防”却是空中防范自己人“叛逃”之意。

针对不断发生的叛逃事件,当时有关海、空军部队都制定过非常严密的“空防”预案和细密的对策措施,可是接二连三。即使不断的亡羊补牢,但羊仍然会逃掉,头痛至极,为此许多人都受到了牵连,甚至丢了官衔。每发生一起叛逃事件,就有一批涉案人员被处理,包括一些现在看来都是非常牵强附会的原因。

面对当时严峻的“空防”形势。有关方面把用运技术手段防范引入了空防“高密”策略。并在80年代中期立项研制了“24号机”。这是军机叛逃事件戛然而止的技防力作,也是成功之作。

至今,我不知道该工程为何命名为“24号机”工程。可能就是立项在某年某月的24号那一天吧。

现在看来,24号机就是一个单片计算机系统。可在当时来说,非常尖端,价格昂贵,是不得之而为之的秘密武器。

这个装置的基本原理,就是一个计算机芯片控制单元对飞行中的飞机油量输出进行控制的一个传感器系统。

当装有这个装置的飞机,偏离规定的飞行航向和距离等诸元时,这个装置就会发逐级报警声响,直到限油、断油。如果在设备发出报警后,飞机仍然没有改变航向,或掉头返回,此装置就开始进入“空防”程序,并减少或限制油箱向发动机供油,但此系统仍然可以维持飞机处于小速度平飞状态,也就是飞机仍可处临界升力和临界速度,不至于掉下来。这个临界速度设置根据机型的不同有所不同。

如果有叛逃征兆的飞机仍然执迷不悟,这套装置就会在限油的同时,根据轻重缓急自动放下飞机的减速板,或者襟翼,进行“急刹车”。当然飞机最后就会掉下来。

你说有了这种装置,哪个飞行员不怕呢?除非你心无鬼胎。

当时,距台湾或韩国较近的机场,每架飞机都装有24号机。安装的24号机都有一组密码,在飞行前都由保密人员进行单个设置完成,并放入贴有封条的密码箱。每天飞行时,保密人员会提着密码箱随塔台指挥员进入塔台指挥阵地。遇有飞机涉嫌叛逃或者飞行过程中出现特情时,飞行指挥员可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或判断是否要进行解除密码。如果是飞机遇有到特殊情况需要解除密码时。飞行指挥员就会通过超短波电台告知空中飞行员密码,飞行员可按照指令按下装在驾驶舱里的24号机的按键,解除密码。

这是一部不得已而为之地防止军机叛逃的智能系统,应该说在当时发挥了神一样的作用。我这样一说你就知道,一夜之间,军机叛逃为何戛然而止,你才会知道当时有这样一个绝密的“武器”。

而许多媒体把当时军机叛逃戛然而止,归结于当时两岸关系缓和或两岸签署了金门协议。这是一种不知内情的片面杜撰,非常牵强附会。在我看来,是先有24号机,才促进了台海关系的缓和,才有了金门协议,才有叛逃事件的戛然而止。

随着祖国的强大。尤其是大陆人民生活天翻覆地的变化。这种24号机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