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应用科学 > 军事

军事

徐海东长期病休,为什么高居大将第二?看看他的三大功劳就知道了

发布时间:2022-09-12军事 养生王
徐海东长期病休,为何高居大将第二?看看他的三大功劳就知道了!徐海东在十位大将中可以说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他不像战神粟裕那样有指挥大兵团纵横驰骋的经验,也没有老将张云逸那样的资格,也不像黄克诚那样多次提出

徐海东长期病休,为何高居大将第二?看看他的三大功劳就知道了!

徐海东在十位大将中可以说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他不像战神粟裕那样有指挥大兵团纵横驰骋的经验,也没有老将张云逸那样的资格,也不像黄克诚那样多次提出高瞻远瞩的建议,更没有陈赓那样与各方的特殊关系……

而且,由于身体和伤病的原因,从抗日战争的中后期开始,徐海东就开始了长期的休养,又缺席了几乎整个解放战争。

但是,徐海东却在大将中排名高居第二!

徐海东在得知自己要被授予大将军衔而且排名第二时,觉得不合适,毕竟自己离开战场太久了,在他缺席的日子里,正是别的将帅指挥若定、建功立业的时候。但主席和总理都坚持原来的方案,认为徐海东“第二大将”正合适,和他的贡献和功劳非常匹配。

最后,徐海东不得不接受了这一荣誉。

事实上,主席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对徐海东的赞赏,说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甚至,主席和徐海东一起在广州疗养的时候,为了不惊扰他休息,出门的时候让司机滑行汽车下坡,等过了徐海东的住处之后再发动汽车。主席对工作人员这样解释:“海东同志住在隔壁,他是个病人,要让他休息好。”

总理也对他十分尊敬,有一次在北戴河,徐海东去看望总理,他进门的时候总理正在理发,看到徐海东来了,总理立刻站了起来迎接他,两人一起交谈了40多分钟,等徐海东走了,总理才继续理发。

徐海东到底立了哪些大功,能高居大将第二,而且能让主席和总理都如此看重他?

关于徐海东的功劳和作用,我们可以从国民党方面对他的“赏格”来反衬一下,红军时期,南京的飞机专门飞到红军前线,散发了大量传单,专门提到了对彭德怀和徐海东的悬赏:

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投诚我军,当赏洋十万。凡击毙其他匪首,当予适当奖励。

根据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描述,徐海东是一个非常羞怯的人,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彭德怀为埃德加·斯诺做介绍:“那边这个人是著名的赤匪。你认出他来了吗?”

徐海东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大家不由得都笑了。”

事实上,徐海东是一个很“凶”的人,他对敌人凶狠,作战勇猛,有“徐老虎”之称;他对自己人也凶,当然指的是好发火、脾气大。徐海东的“凶”和彭德怀类似,大家对他又敬又畏,因为他对自己人要求严格,当然对自己要求更严。

但同时,徐海东又是一个很真诚、很热情、很简单甚至有点天真的人。他不喝酒不抽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他人高马大,体态健壮。他参加革命多年,不知负了多少伤,几乎身体的每一处都有伤痕,最严重的一次受伤是一颗子弹从左眼下穿过他的头部,又从耳后穿出。

这次重伤使他昏迷了四天四夜,长征途中条件极为恶劣,没有任何药品,女战士周东屏只能用盐水给徐海东一遍一遍地擦洗伤口。等第五天徐海东终于睁开眼睛的时候,周东屏抱着徐海东放声大哭。

周东屏后来成了徐海东的夫人。

这是徐海东第9次受伤,也是最重的一次。以前也曾有过子弹卡在他腿骨里取不出来,他一咬牙,竟然用手把子弹抠了出来!相比昏迷四天四夜,这都算轻的!

埃德加·斯诺问他怕不怕受伤,徐海东很憨厚地回答:“不怎么怕,我从小就挨打,现在已经习惯了。”

后来斯诺才知道,徐海东为了革命,全家一共66口人都被敌人残忍杀害!

1934年11月16日下午,雨雪交加,地处河南南部罗山县何家冲的、人数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长征。

红25军本属鄂豫皖苏区,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张国焘、陈昌浩和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之后,红25军被留在了原地。

整个红25军中,几乎没有超过18岁的战士,甚至还有一些只有十几岁的小红军。全军年纪最大的是三个人:军长程子华29岁,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4岁。

红25军的战士要么是已经西征到川陕的红四方面军战士的子侄,要么是烈士留下的孤儿,全军最小的战士甚至还有八、九岁的小娃娃!

长征前,红25军军长本是徐海东,程子华由中央派来,准备担任军参谋长,但徐海东发挥高风亮节,请程子华担任军长,自己退居副军长之职,吴焕先仍然是政委。

大家都知道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即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红25军脱胎于红四方面军,但这支部队的长征路线却和红四方面军毫无共同之处,甚至也和另外两大红军主力的路线没有丝毫的重合,换句话说,这支不到3000人的队伍是独自走完长征之路的,既没有任何部队的策应和配合,更谈不上和别的队伍在长征途中会师!

红25军从河南南部出发,历经11个月,足迹遍及河南、湖北、陕西和甘肃等省,不知经历了多少大战,政委吴焕先在甘肃泾州南渡泾河支流禭河时壮烈战死,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拖着病体坚持长征,病逝于途中!

但最终红25军还是胜利到达了陕北,而且,他们的长征比红军三大主力结束得都早,当徐海东和程子华的红25军和刘志丹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时候,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还先进在中国西南部的原始丛林中!

率红25军独自完成长征,是徐海东为中国革命立的第一大功!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红25军不仅人数没少,反而还增加了,到达陕北的时候,全军人数居然高达3400多人,比出发时还多了500人!

在红25军即将到达陕北结束长征的时候,徐海东做了一个风险极大的决定:沿西兰公路不断袭击周边的县城,大张旗鼓故意暴露自己的位置和行军路线。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配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

1935年7月,就在红25军兵锋直逼西安的时候,战士们捉到了一个敌军的政府区长,在这个政府区长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张《大公报》,报纸上登着一条令所有官兵无比兴奋的事情: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前锋已经逼近松潘。

徐海东、吴焕先和程子华拿着这张报纸看了又看,内心激动无比,和中央失去联络已经大半年了,没有想到主力红军已经快到陕北了。

鄂豫皖省委马上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的进军路线,最后做出决定:红25军向陕北进军,到那里去和中央红军汇合,同时,一路上打击敌军,消灭反动派,配合主力红军的行军。会议决议说:“我们这三千多人就是人牺牲了,也要牵制住敌人,让红一、红四方面军顺利北进!”

于是,红25军由长安县进入秦岭腹地,又直插甘肃南部,威胁天水,活动在陕、甘两省之间,渡过渭河之后,攻占秦安县城,又穿过西兰公路进入宁夏省界到达一个叫兴隆的小镇。

在兴隆镇,大家一致认定,如果红军主力继续北进的话,一定会从这里经过,而且必定会跨越西兰公路!于是,红25军领导层决定不走了,就在这里边与敌周旋,边等着中央和主力红军到来。

他们预计半个月之后主力红军就将来到。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红25军这样的活动是极其危险的。

首先,敌我力量悬殊很大,而这里有敌军不仅人数远远超过红军,而且各个派别都有:有国民党中央军势力,有陕西杨虎城的部队,有张学良东北军的队伍,还有西北马家军的势力,各种不同军装、不同装备、不同信仰甚至语言都不同的敌军织成一道道严密的火网等待着红25军的官兵。

其次,红25军为了引起红军主力的注意,完全没有隐蔽行军,几乎全部暴露在敌军的监视之下,没有一天不发生战斗,没有一天不减员。政委吴焕先的牺牲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最后,西兰公路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红25军切断西兰公路,从马家军到中央军,从马鸿逵到蒋介石,都不会容下一支只有3000多人的队伍占据这个地理要冲,一定会派遣重兵千方百计消灭至少赶走红25军。

但红25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不仅牢牢地楔进西兰公路,而且一楔就是18天!

直到8月31日,红25军一直没有等到主力红军的到来,全军已经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再不走就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徐海东才和程子华率军向北突围直指陕北。

尽管没能等到主力红军,但红25军在这18天中的行军和战斗意义极其重大,他们以自身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牢牢牵制从头再来陕甘宁之敌军,有力配合主力红军的北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对这一决策的评价是:“胸怀全局和远见卓识!”

这是徐海东为中国革命做出的第二大贡献。

由于红25军政委吴焕先牺牲,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病逝,这两位革命家所遗留的职务由原军长程子华担任,原副军长徐海东升任红25军军长——他原本就是红25军军长。

已经发生了极其严重的饥荒的红25军终于摆脱敌人的追兵,9月中旬,部队走出位于陕西和甘肃两省边界的子午岭。在洛河边,饿到极点的红军战士们遇到一个牧羊人赶着一大群羊,他们用500块钱把羊群全都买了下来,足足有好几百只,足够红25军全体官兵结结实实吃好顿饱饭了!

9月15日,红25军终于到达陕西延川,在那里,陕北红军创始人刘志丹正带领红26军和红27军等着他们会师!

三天之后,这三支红军队伍合并成立红15军团,下辖3个师,总兵力7000多人,以徐海东为军团长,政委由程子华担任,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徐海东他们兴高采烈庆祝红15军团成立时,他们完全不知道主力红军发生的变化,既不知道主席带领的红军的曲折和风险,更不知道红四方面军走的先南后北的大弯路——就在徐海东当就任红15军团军团长时,主席率红军刚刚走出草地。

走出草地之后,当时还只是一个侦察连长的梁兴初给主席弄来了一份报纸。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礼物”,在茫茫草地上连个鬼影都没有,红军完全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如今一看到有报纸,主席马上眼睛亮了起来!

果然,主席在报纸上看到一则重要消息:徐海东率红25军和刘志丹的陕北红军在延川会师了!

就这样,主力红军终于知道,不远处的陕北不仅有苏区,面积居然和中央苏区差不多!

主席所率领的红军主力前进方向明确了:陕北苏区!

主力红军向陕北进军的途中改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林彪为副司令员,叶剑英为总参谋长。

10月4日,陕甘支队占领了西兰公路——就是一个月前红25军为了等主力红军而苦苦支撑了18天的那个西兰公路。

陕甘支队几乎沿着红25军走过的路继续行进,穿过西兰公路后进入回族聚居区,翻越六盘山,打垮了张学良东北军一个团,缴获大批物资,最后到达吴起镇。

这是一个注定要名垂史册的地方,时间是1935年10月19日,距离中央红军离开瑞金,渡过于都河开始西征,整整过去了1年又9天!

在吴起镇,彭德怀把追来的张学良的东北军和马鸿宾的西北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主席对这一“奠基礼”十分满意,专门为彭老总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到吴起镇意味着一件事:中央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10月30日,陕甘红军离开吴起镇东进,准备和徐海东的红15军团会合。当时徐海东正在前线指挥作战,闻讯立即打马扬鞭骑马往回赶。一共130里的路,一路上徐海东策马狂奔,用了3个多小时到达下寺湾,下马之后徐海东的汗水顺着后背直淌……

进了院子,徐海东看到红15军团政治委员程子华正陪同几个人说话,程子华赶快介绍,徐海东没有听清程子华说了什么,只见那个身材魁梧、一头长发的人伸过手来,用一口浓重的湖南话说道:“海东同志,你辛苦了!”

一瞬间,徐海东张大了嘴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就是毛主席!这就是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的中央红军!

陕甘支队(中央红军)和红15军团召开大会,庆祝两军大会师。

会上,陕甘支队向红15军团输送了大批军政干部,包括著名将领宋时轮、周士第、王首道和伍修权等人,而红15军团则向陕甘支队提供了大批物资,包括枪支弹药、武器装备、布匹被服、医疗用品和粮秣食物等。

陕甘支队刚刚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苦卓绝的长征,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炮火硝烟使部队损失很大,只剩7000多人,不仅缺衣少穿,吃饭都吃不饱。毛泽东代表陕甘支队亲自向徐海东借钱,徐海东毫不吝惜,一下子拿出5000块支援陕甘支队——要知道,红15军团全部家底也只有7000元!

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就在非常困难的关头,徐海东拿出绝大部分家底支援中央,这是徐海东为中国革命立的第三大功劳!

主席对徐海东在关键时刻给中央的帮助印象极为深刻,这是他称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的原因。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徐海东和黄克诚分任正、副旅长。

长年的战争生涯使原本身强体壮的徐海东落下了一身伤病,不得不在抗日战争的中后期离开前线去休养。

埃德加·斯诺甚至还问起他的门牙为什么都脱落的原因。

有一天徐海东在骑马时碰到了一个战士,他想拉紧缰绳停下马来看看那个战士受伤没有,结果马受了惊尥了蹶子,把他撞到了树上。等徐海东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他的门牙已经“镶嵌”在那颗树上了。

徐海东和人讲话声音很大,总爱微微探出头,这是因为一只耳朵在战争年代负伤失聪的原因。

1960年冬天,徐海东在广州白云山脚下的一个疗养院休养,正好董必武老人也在。

董老是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不仅是革命元老,学问也极好,博古通今,是徐海东的湖北老乡,两人相差14岁,是典型的“忘年交”。

徐海东谦逊地说要和董老学习,董老说:“不行喽,我老了,记性也跟不上,倒上历史上的事记得比刚发生的记得清楚。”

徐海东说:“我更是这样,所以年轻人都说老头是‘古老头’呢。”

董老笑道:“你可不老,不算老,所以大家叫你‘海东’,没人叫你‘徐老’呀!”

徐海东听了挠挠后脑勺,大笑道:“谢谢董老,我在董老面前,任何时候都称不上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