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文学 > 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

票务大臣

发布时间:2022-06-18短篇小说 老游湖
石山港的张根清,在家里实在搞不下去了,才跑去武汉了。  在武汉东搞西搞,也没搞出个么名堂来。  也是,两手空空,又能搞出个么名堂来?难不成给屁股别个踢?也只有饥一餐,饱一餐,瞎打流,亦如乞丐了。  这一搞,就是一年有余了。  其苦状,惨状,


   石山港的张根清,在家里实在搞不下去了,才跑去武汉了。
   在武汉东搞西搞,也没搞出个么名堂来。
   也是,两手空空,又能搞出个么名堂来?难不成给屁股别个踢?也只有饥一餐,饱一餐,瞎打流,亦如乞丐了。
   这一搞,就是一年有余了。
   其苦状,惨状,也就不言而喻了。
   后来,在个小吃店听人讲,说武昌火车站卖票,搞的一下子。
   张根清听了,自是眼头一亮,觉得柳暗花明了。
   张根清的好日子,从此也就来了。
   时年为一九八二年。
   张根清去了以后,并不是说,就此大富大贵了。也还是要经过一番磨考。原因也蛮简单,一是路子不熟,二是手头还是短缺了些。俗话说,人是英雄,钱是胆。没了这个胆气,这搞起么家来,还是有些畏首畏尾了。
   好在,张根清此时也还没得别的么想法,只要不饿肚子,睡马路,就行了。
   有了这一起码的想法,搞起么家来,也就游刃有余多了。
   这一搞,就是三年。
   三年之中,张根清不光积累了一些钱财,也摸出一些门道来了。周边的环境、人员,也都搞熟了。也能说得上话了。有个么家小忙,别个也能帮了。
   张根清的心,也开始野了。
   后来,张根清回了一趟老家。
   来时,带回了一班兄弟。
   这些兄弟,自然都是张家子弟了。
   毕竟自家兄弟好管理了。
   从此,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形成了。
   从此,票务大臣的名头,开始逐渐响亮起来了。
   说是票务大臣,实则为自家裝门面了。
   其实,也就是个票贩子了。还是个总头目哩。
   可见,这随搞个么家,都要与时俱进呢。
   外人听了,还以为是哪个皇帝御赐的哩。
   多有根底。多有派头啊!
   五年过去了,张根清的名头,也愈发的响亮了。
   响亮到个么程度呢?
   在武昌火车站,随便问个么人,都晓得。还会告诉住址哩。
   当然,那搭车的旅客,就不在其列了。
   有次,张根清的旅店出了点小状况。小到一指甲壳子,都掐得断了。
   这自然就是张根清的第二产业了。
   原来,陕西过来个老头。都五六十岁了。晚上喝过酒,老头春心萌动,遂叫了陪伴(那时,还没得小姐这一说了。)。老头老骥伏枥,又值老当益壮。嫌一个不尽兴,遂又要了一个。双马齐上,倒也逍遥似皇上了。
   第二日,服务员进房清洁。见老头赤身躺在床上,已死翘翘了。
   一时轰动整个旅店。
   旅店里,顿时如捅了马蜂窝,闹哄哄,乱成一锅粥了。
   张根清闻讯,倒也镇定。翘起二郎腿,点燃一支烟,掏出大哥大,拨了几个号,嗯啊了几句,就吞云吐雾去了。
   旅店也一如往昔,正常了。
   这些事,自有人去打理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警车也来了。自然还有一纸诊断书了。诊断结果为:心肌梗塞。
   至此,那漫天的乌云,也就此消散了。
   只是后来,张根清为此,花去不菲的真金白银。
   张根清却也不以为意。淡然一笑,洒脱地说,武汉赚,武汉花。也没得个么家。
   后来,张根清不知哪根筋疚了,竟回家修马路去了。
   也算衣锦还乡了。
   现在,张根清还在武昌火车站,做他的票务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