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文学科 > 文学 > 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

背上一座城

发布时间:2022-10-07短篇小说 云归梦里
摘要:一个真实的故事,温暖着人心,流躺着真情  他在繁华而忙碌的上海工作,每天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可他却显得安然恬淡,总是乐此不疲。也许因为他生活在虚拟的小城中。  他的老家在北京,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老胡同,没有车辆的喧嚣,没有摩天的大

摘要:一个真实的故事,温暖着人心,流躺着真情


   他在繁华而忙碌的上海工作,每天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可他却显得安然恬淡,总是乐此不疲。也许因为他生活在虚拟的小城中。
   他的老家在北京,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老胡同,没有车辆的喧嚣,没有摩天的大楼,只有年过半百的白胡子老爷爷挑着插满冰糖葫芦的架子,一声一声地吆喝“——冰糖葫芦哎——又大又甜的冰糖葫芦哎——”,还有卖糖人的,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总是笑眯眯的叔叔,更有街头摆摊变“魔术”的,就像冯骥才写的“快手刘”,擅长“小碗扣球”。
   这些美好的时光,占据了他的整个童年。那时候,北京确实挺“老”的,不像现在这么活泼、靓丽,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那时候的老北京,还有骆驼、驴子等在街上来往呢。每当它们经过时,他总会睁大了眼看,想那骆驼高高耸起的两座山峰是干什么用的,它们为什么会大把大把的掉毛,为何长相那么难看……这些在他童年里留下深深烙印的动物们,如今已是很难见着了,他至今还留着一张小时候骑在高大的骆驼背上的照片。
   他怎么也与上海亲近不起来。他不喜欢上海,他更喜欢老北京。光听名字就让人心底有一股暖意。可他不能离开上海?因为母亲在这里。母亲祖上,世世代代都是上海人,大上海的浓重与繁华已深烙在母亲的血肉、骨髓里,就像老北京永远住在他心里一样。他在这儿呆了快二十年了,竟没一次回过他魂牵梦绕的“北京城”。一来是因为母亲重病,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人照顾,况且两地也相隔甚远,二来是因为他经常听从北京旅游回来的朋友说,北京大变样了,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苍老的北京城了。他现在是国家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国家时时刻刻都在建设着它。听到这里,他就会问,那以前的老巷子呢?朋友就告诉他,早被建设了,连四合院也被拆得寥寥无几了。他就呆住了。
   他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年,把这里当做北京城一样看待,可他发现,这里既没有人畜共行的街道小巷,也没有呼喊吆喝的冰糖葫芦老爷爷,更没有街头喝大戏的,摆摊变魔术的,买糖人儿的,拉骆驼的……这里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吵闹和喧嚣。
   当初父亲在北京去世,母亲要带他来上海时,他哭着喊着,死活不肯去,认为自己的魂儿在北京,自己一离开,魂就没了,他不相信自己没了魂还能活下去。他又以为,自己到了上海肯定会堕落颓败,没想到,自己竟在上海混出了一片天地,虽然不大,但也混得人模狗样、风生水起的。这一点,让他感到惭愧。母亲就不屑的说:“怎么样,当年让你来上海是对的吧?我就不明白了,老北京有什么好,你天天念叨着要回去。”是啊,老北京有什么好,那个伤心地儿,让自己没了父亲,也曾丢失了童年可就是因为这样,他就越想念北京,无时无刻都想飞回北京。朋友们都笑话他,说他把北京城背在自己身上了,想卸也卸不下来。他想想,也是,毕竟那里才是自己的故土。他给自己背上了一座城。
   不久,母亲也病故了,他在伤心之余又觉得瞬间轻松了许多。多年来,母亲一直被病痛折磨,大包大包地吃药硬撑着,最终还是去了,或许这也是一种解脱。他漫步在埋葬母亲的墓园,觉得清闲极了。他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北京城,那时,父母都还在,和他一起穿梭在各个巷弄之间,给他买糖人儿,卖糖葫芦……
   他落下两行热泪,觉得自己背了这么多年的城,也该放下了。
   从此,他穿梭在上海,就像穿梭在老北京一样,对这座繁华的城市,渐渐地也有了感情。只是他的朋友见了会说:“唉!他还是背了一座城啊!这么苦干嘛呢?”只有一位老者说:“不,以前,他的背上,的确背了一座北京城,这座城沉重、牢固,压得他喘不过气。现在不同了,现在,他是将背上的城取下来,放在地上,自己穿梭在城里。只是这座城,其他人都无法看到,只有他,才能看到。他这是给自己造了一座城啊。”
   是啊,既然不想接受现在的北京,又怀念当初那些美好的时光,就不如给自己造一座城吧,将所有的回忆都留在这座城里.也就没有必要再将城背在背上了。